[其他]气压式保温瓶的吸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6509 | 申请日: | 1986-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509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守晨;朱曙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守晨;朱曙兮 |
主分类号: | A47J41/02 | 分类号: | A47J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保温瓶 吸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式保温瓶的吸水装置。
保温瓶在储水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及冷却的环流效应,在瓶底中央有一沉积物富集区;该水层沉积物、水垢中含有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比中上部澄清水层要高得多,因此合理的饮用水应是瓶胆中上部的澄清水层,以充分保证饮水者的健康。但是,普通保温瓶的倾倒方式使各水层混和而无法分离;而目前的气压式保温瓶吸水孔的开口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基本上是0度,因此直接吸取底部水层从而使上述缺点更加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气压式保温瓶的吸水装置,能在吸水时避开底部水层而吸取中上部澄清水层,以尽可能提高饮用水的水质以满足公众使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气压式保温瓶吸水装置的吸水孔开口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在90度到180度之间,这样吸取的将是中上部的澄清水层。
为了得到更佳的分离功能和防止由于紊流引起底部水层环流的混和作用,可设置一个隔流装置,其功能使中上部澄清水层和底部水层各自的水流形成基本独立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改变吸水孔的设置使气压式保温瓶原来的缺点改变为优点,并获得了一种澄清水的功能而提高了水质;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气压式保温瓶的使用价值使其从一种单纯的容器成为能作简单水处理的家用器具。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瓶胆内设置的J形吸水管;图2为瓶胆内设置的直管形吸水管;图3为设有两层吸水孔的直管形吸水管;图4为带有导流帽的吸水管;图5为导流帽的纵向剖面图;图6为导流帽的俯视图;图7为具有倾斜折沿帽沿的导流帽的纵向剖视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具有垂直折沿帽沿的导流帽的纵向剖视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实施例一:参见图1;置于瓶胆〔1〕内的吸水管〔2〕为J形。吸水孔〔4〕平面的法线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为90度到180度,底层涡流大小与角度成反比,最佳角度为180度;吸水孔〔4〕园心的最佳位置为瓶胆〔1〕中心轴线;吸水孔〔4〕应高于瓶胆〔1〕底部球面的球心,以减小底部涡流的影响。
实施例二:参见图2;置于瓶胆〔1〕内的吸水管〔2〕为一直管,其底部封闭。吸水孔〔4〕为管壁上均布小孔,均布程度好则涡流小;吸水孔〔4〕园心应高于瓶胆〔1〕底部球面的球心,以减小涡流的影响。吸水管〔2〕基本上位于瓶胆〔1〕中心轴线。
实施例三:参见图3;吸水管〔2〕的设置如实施例2;但吸水的均布小孔〔4〕为两层;上层孔作引流用其面积之和在吸水管〔2〕横截面的25%到50%之间;下层孔的面积之和则在80%到120%之间。对园心的要求同实施例2。两层孔的设置可进一步减小底层涡流。每层孔互相的大小应一样。
实施例四:参见图4、图5,图6;吸水装置是由吸水管〔2〕和导流帽〔3〕组成的倒T形结构,吸水孔〔4〕园心应高于瓶胆〔1〕底部内球面的球心,以减小涡流的影响。吸水管〔2〕位于瓶胆〔1〕中心轴线上。导流帽〔3〕直径为瓶胆〔1〕内径的15%到30%并小于瓶口;导流帽〔3〕上吸水孔〔4〕的开口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为90度,也可开成135度;其帽沿〔5〕可阻止底部涡流的上升。导流帽〔3〕的直径过大则帽沿〔5〕上的沉积物也多,反之对底部涡流的隔流作用也小。
实施例五:参见图7、图8;为实施例四的改进;帽沿〔5〕有一与重力方向的夹角135度的折沿〔6〕,可进一步减小底部涡流。
实施例六:参见图9、图10;为实施例五的改进;帽沿〔5〕有一与重力方向的夹角180度的折沿〔6〕。效果与实施例一类似,但因吸水孔〔4〕的园心与瓶胆〔1〕中心轴线重合故水流均布引起的涡流较小。
各种导流帽〔3〕与吸水管〔2〕配合有螺旋、卡口、套合三种,按常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守晨;朱曙兮,未经朱守晨;朱曙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