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家庭用电限量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6724 | 申请日: | 198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724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新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 |
代理公司: | 山东潍坊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希现 |
地址: |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用电 限量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用电限量自动控制装置。
对于家庭用电中所发生的超量用电现象,目前实行的措施一是教育用电户要安全用电,二是在百户左右的范围内安装电力定量器,每户的控制靠电度表。实践证明,这二者都不能有效的防止超量用电现象发生,电力定量器控制在百户左右的范围,对每户不起控制作用。电度表是控制每户用电的仪表,但仍有人通过改接线路窃电,或不计电费多少而超量用电。
根据管电部门的需要,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家庭用电限量器,能有效的防止超量用电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用绝缘材料制作的一固定架上,分别固定一个热继电器、一个发热元件和两根引出导线,它们之间按照电路的串联连接关系依次连接引出导线、热继电器、发热元件、另一引出导线,并将它们装入由保温材料制作的保温层内。在保温层的外边,用塑料封装,构成外保护层。在使用时,将两根引出导线串接在去用户的交流220伏供电线路的火线上。
本实用新型为环境温度感应式,即当用户用电超量时,电路中电流过大,引起本实用新型的发热元件温度迅速升高,发热元件的热量往外散发,使其周围的温度升高,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受热膨胀弯曲,使其触点断开,电路停止供电。停电以后,电路中无电流,发热元件的温度逐渐降低。当周围的温度降到一定温度后,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恢复原状态,触点闭合,供电电路自动接通。如用户用电量仍然超量,本实用新型重复上面的动作,直到用户按规定用电。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功耗小的特点,并可以根据发热元件的规格尺寸和保温层的厚度制成不同瓦数的系列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500瓦的实例和附图给出。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图中,〔1〕是热继电器、〔2〕是发热元件、〔3〕是保温层、〔4〕和〔8〕是引出导线、〔5〕是外护层、〔6〕是固定架、〔7〕是用户电器。
热继电器〔1〕:选用双金属片式,额定负载交流220伏3安培,触点动作温度95℃-105℃,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发热元件〔2〕:选用PTC(正温度系数)发热丝,居里点的温度100℃,直径1.2mm,长60mm,缠绕在直径为5mm的石棉绳上,然后套上直径为7mm的腊克套管,弯成圆形。
保温层〔3〕:选用石棉材料制成厚度为4mm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两个盒体,其中一个盒体的上端呈半“凸”形,另一盒体的上端呈半“凹”形,使两盒体的上端能套接。保温层〔3〕的两盒体内盛放热继电器〔1〕、发热元件〔2〕、固定架〔6〕,并利用其保温性能,提高热继电器〔1〕的动作灵敏度,延长恢复时间。
引出导线〔4〕和〔8〕:选用线径为3mm的铜或铅导线,分别固定在固定架〔6〕的左右两端铆钉上,起连接外供电线路用。
外保护层〔5〕:选用环氧树脂制作封装,用以防潮、防水,保护内部结构。
固定架〔6〕:选用厚度为3mm的环氧树脂绝缘板制作,用以抗供电线路拉力和固定元件的作用。
热继电器〔1〕、发热元件〔2〕、引出导线〔4〕和〔8〕按照电路的串联方式连接并固定在固定架〔6〕上,然后套入保温层〔3〕,最后封装外保护层〔5〕。使用时,由电管人员将其串接在去用户的供电线路的火线上,成为密封户外悬挂式。安放的位置最好便于管电人员察看。
该控制器的工作过程是:
用户正常用电,PTC(正温度系数)发热元件〔2〕热量低,保温层〔3〕内储存的热量小于100℃,热继电器〔1〕的触点不动作,正常供电。
用户超量用电,PTC(正温度系数)发热元件〔2〕热量大,当发热丝达到100℃居里点后,发热丝的阻值急骤增大,温度升高更快,使保温层〔3〕的温度很快达到100℃,热继电器〔1〕的触点断开,对用户停止供电。
由于保温层〔3〕的保温作用,保温层〔3〕内的温度降低较慢,大约30分钟后,温度下降到95℃以下,热继电器〔1〕的触点闭合,供电线路接通,对用户恢复供电。
如果用户继续超量用电,控制器重复上述步骤,控制器直到用户按规定用电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新,未经李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