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型手电照明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6753 | 申请日: | 198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753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自华 |
主分类号: | F21L7/00 | 分类号: | F21L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手电 明器 | ||
本设计是由一个总的构思形成的两种新型手持电池照明器:主型为超短型;变型为安全型。属便携式照明装置类。
现有的手电筒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光亮度较强的电筒,形体太长,不便携带;电筒灯泡突然毁坏时不能立即更换灯泡恢复照明;只有一种光亮度;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电池方能使用等。虽然自行车的电池灯采用电池横放的办法缩短了长度,但却不便于用手握持;过去也曾有过以旋转方式更换灯泡的手电筒,但却更增加了电筒的长度,而且构造复杂。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圆柱型电池横置与竖置结合的办法,将多节电池放入特殊的电池盒内,大大缩短了照明器的长度。使用五节电池的超短型照明器其长度比现有两节电池的手电筒还短。安全型照明器则有一个滑块和一个随动开关,可以作到快速更换灯泡、分级使用电池和改变照明的光亮度。从而在结构形状和使用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手电筒。
具体结构如下:
超短型:(以使用五节电池为实施例)
附图1是超短型照明器沿纵轴线的剖视图;
附图2是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3是超短型的电池连接线路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特殊电池盒(1)由其上部的方盒(2)和下部的圆筒(3)构成一体。将四节电池(B1、B2、B3、B4),横放排列在方盒(2)内,另一节电池(B5)竖放在圆筒(3)内。盒盖(4)用螺钉(5)与方盒(2)在四角处固定。反光碗镜(6)、玻璃盖(7)、顶盖箍(8)安装在盒盖(4)上。各节电池的正负极用磷铜片(9)、(10)、(11)按图3的方式连接,并由主开关(12)控制。灯泡(13)安装在方盒(1)中心的灯泡座(14)上。导体(15)连接灯泡座(14)与主开关(12)之间的线路。灯泡(13)、反光碗镜(6),玻璃盖(7),顶盖箍(8)、底盖总成(16、17、18、19)、备用灯泡(20)以及主开关(12)等的作用和结构与现有手电筒产品相同,可通用。
如果将圆筒(3)适当加长,在筒内竖放两节电池,则这种照明器的电池总数可多至六节,而其长度则很短。
安全型:(以三节电池为实施例。)
附图4是安全型照明器沿其对称轴线的主剖视图;
附图5是安全型照明器的侧剖视图;
附图6是图4中A-A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7是滑块向左换位的俯视剖面图;
附图8是滑块向右换位的俯剖面图;
附图9是滑块在左时电池连接线路图;
附图10是滑块在右时电池连接线路图。
安全型照明器的特殊电池盒(21)由一个圆筒(22)和一个“吕”字型方盒(23)构成一体。圆筒(22)内竖放一节电池(B3),另外两节电池(B1、B2)平行横放在“吕”字形方盒(23)内。可以横向移动的滑块(24)置于两电池(B1、B2)之间,滑块(24)上装有一个适应于一节电池的1.5V灯泡(25)和一个适应三节电池的4.5V灯泡(26)。盒盖(27)用螺钉(28)与方盒(23)在四角处固定。灯泡通过弹性栓(29)和导线(30)按图9的方式与电池接通并由主开关(31)控制。安全型照明器在使用过程中1.5V灯泡(25)和4.5V灯泡(26),用任何一个照明均可。在用1.5V灯泡(25)照明时,让滑块(24)处于靠右的位置(图7),同时将主开关(31)拔到“I”处(图9),这时随动开关“Ⅲ”处于断开状态,只有一节电池(B3)接通,用适应于一节电池的1.5V灯泡照明。另一个4.5V灯泡(26)则处于闲置状态。在用4.5V灯泡(26)照明时,将主开关(31)拔到“Ⅱ”的位置(图10),同时把滑块用姆指推之靠左(图8)。这时,滑块(24)上的导通键(32)将电池(B1)的极板(33)和(B2)的极板(34)连通,亦即使随动开关“Ⅲ”处于闭合状态(图10),于是照明器的三节电池全部接通,用适应于三节电池的4.5V灯泡(26)照明,1.5V灯泡则处于闲置位置(35)处。反光碗镜(36)在灯泡移动处有小缺口,不妨碍灯泡通过。当任何一个灯泡烧毁时,可立即用姆指推动滑块(24)使灯泡换位,并拨动主开关(31)继续照明。而坏灯泡则处于闲置位置(26)或(35)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自华,未经李自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