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功能拉线开关无效
申请号: | 86206786 | 申请日: | 198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78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鸿图 |
主分类号: | H01H17/22 | 分类号: | H01H17/22;H01H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拉线 开关 | ||
本发明的三功能拉线开关(图1)涉及三种用途:
a、小载荷电器及照明用电的拉线开关。
b、该开关的通与断能以声响来判断。
c、该开关附有日光灯启动器的作用。
现行的拉线开关,在有电源时,可依用电器是否工作来判断开关的通断,但在无电源时,则无从区别其通断,所以在供电不正常地区,遇到停电时,往往造成电能的浪费。
此外,现行启动器,在日光灯启动过程中,要经几次启跳,方能使灯管开始工作,这对灯管寿命有很大影响。
现分述介决以上二个问题的办法:
1.对停电时无法确定开关的通断的问题通常采用增设通断显示装置,如中国专利申请号86200037显示式暗装拉线开关,该开关使用发光二极管显示,随时可了介开关是开是关,但需增加辅助电路与另件,普及比较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能以声响次数区别通断的拉线开关,它不但能在明处区别开关所处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在暗处照常区别开关通断,从而克服了因停电而误把开关拉到通的位置,导致电能浪费。
以上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作为动轮的六齿棘轮隔齿地把32度棘齿改成92度角凸出部分(也可选60度至120度角间任一角代替92度角),使其变成32度角棘齿与92度角凸出部分--相间的改进形六档轮(图3),经此改进后,当拉动拉线时,如转轮是向切断电路档转,则32度角棘齿的齿根与静触片发生突然冲击,发出一响声,当松开拉线时,拉轮在转簧的作用下复位时,拉轮表面的棘齿跳到转轮右侧面上另一槽口,又发生冲击,故可听到第二声,总之,切断电路时,共听到二声,接着,如再拉拉线,转转必转到通路档,这时,静触片在转轮的92度角凸出部分处与动触片作相对滑动,故不发声,与前同,当转轮复位时,听到一声,即接通电路时只听到一声,把通路与断路发声次数不同这个现象,用来作为区别开关通断的信号,那末,如遇停电,就有把握切断电路了。
实现以上所述的目的之一,只要把现行开关的棘轮加以改、所以结构比较简单,同时无需增加辅助照明电路,即使在暗处遇到停电也不必应急照明。
2.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要提供一种在开关内附有日光灯启动器作用的拉线开关,当把它接入日光灯电路时(图2),克服了用氖泡制的启动器需多次启跳后方能使灯管正常工作的问题,延长了灯管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在现行开关K1中增设一开关K2起到启动器的作用,并要求K2随K1遵循启动日光灯的顺序动作,为此,应作如下四部分改进:
a、所述的增设K2系由开关内所增加的下触片A与下触片B所构成的。
b、把转轮右端改成三凸凸轮。
c、把现行开关的动触片加宽(图4)并把它套压在转轮上92度角凸出部分的一个面上,其末端从角顶处略伸出面外。
d、把拉线改成半弹性拉线。
该半弹性拉线是由尼龙拉线中取长度为m的线段与长度为n的弹性线段相并联(m>n),受拉后弹性线段最大伸长长度L=m-n。
或把一条长度为n的弹性线段的上端结在一个长度为m的非弹性壳体的上端(m>n),同时把该端悬在开关引出的尼龙拉线上,在弹性线段下端所附的止动件处用一段尼龙拉线连接后从该壳体下开口处引出,开口处孔眼小于所述的止动件的横面积。(图5)
经以上四点改进后,当拉动拉线,(若此时转轮向通路档转),则先是动触片末端接触静触片中部,电源开关K1被接通,直至弹性线段的伸长达到L=m-n时,拉线才承受到足以使转轮换档的拉力,此后,动静触片作相对滑动,在此期间电路始终没有中断,直至完成转轮向通路档换档,此时,凸轮恰好转到顶住下触片A的位置,把它从原来紧压在下触片B的状态顶开,即启动开关K2被切断。
以上所述的K1与K2的接通与断开顺序与日光灯启动顺序相吻合,故可将本发明接入日光灯电路,然后拉动拉线,先是K1与K2接通,在半弹性拉线的延时作用下,灯丝得到预热,直至K2断开,灯管就开始工作。
使用本发明可以克服用氖泡制的启动器要经多次启跳方能启动灯管,此外,可省去现行的启动器。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上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三功能拉线开关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鸿图,未经刘鸿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