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防脱式安全电源插头插座组无效
申请号: | 86206867 | 申请日: | 198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86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森全 |
主分类号: | H01R13/625 | 分类号: | H01R13/625;H01R13/45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佩中,刘庆玫 |
地址: |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脱式 安全 电源插头 插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两个以上导电体形成面接触,并由压簧压紧的380V以下电源插头插座组。
插头插座是供移动式受电器具与电源连接用的接插件。通常插头的电极是用黄铜制成圆柱体或杆体,插座的电极是用弹性良好的磷青铜制成具有弹性的内反式或外反式插套。这些电极各自装在它们的绝缘外罩内。接通电源时,用于握住插头绝缘护罩,将插头电极通过插座外壳上预留的小孔,直接插入插座的有弹性的插套中,依靠导电体之间的弹性接触,完成电性的连接。这种插头插座结构较简单,使用较方便,造价较低。但是有一些由于结构原因而无法避免的缺点,例如开始使用时插套弹性良好,接触也较可靠,随使用期增加,插套的弹性由于机械疲劳和长期的热作用,使插套的弹性变小,造成接触不良、松劲、容易脱开,给使用者带来不方便,甚至发生用电事故。也由于是直接插入,操作不慎时有可能将带电的插头接触片露出在插座的绝缘罩壳外,这些缺点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损失。
由于插座的带电接触件直接在插座盖的插入孔下方,因此不能排除儿童手持较细的导电体插入或因较细导电体掉入,以致接触带电体而发生触电的可能性。中国专利局公开了公开号为85201041的实用新型,叙述了一种安全电源插座,主要特征是插座不用时,用可以上下运动并可转动的插座盖,上提后转过一定角度,使盖上插孔和底座上带电接触片错位,同时使底座上绝缘堵头将插孔封住,防止导电体的进入而起以安全保护作用,然而该安全电源插座不能根本解决插座弹性插套结构固有的缺点,以及因插入深度不足,使插头带电接触片外露和插头易脱出的缺点。使用插座时必须增加一个先转插座盖再拿插头的动作(或双手操作),动作连贯性较差,而且盖必须相对表座作上下运动及转动,才能将插孔封堵或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的长期使用后不会发生接触不良的安全电源插头插座组。
本实用新型的防脱式安全电源插头插座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防脱式安全电源插头插座组的插座和插头的接触片端部有直角形的折弯面,插座盖插孔近中心处有允许插头接触片插入后偏转一定角度的导向槽。插头接触片折弯面与插头底座导向柱面之间有一个内装压簧的保护罩,压缩保护罩内压簧使插头接触片插入插座后,再沿导向槽相对转动一角度,插座和插头接触片的直角折弯面在受压簧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形成挂钩式连接。
为了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插座的插孔可用可旋转的保护门封盖。须要插入插头时,用顶面较长的插头的接地接触片定位,再用接触片的侧面转动保护门,到插头接触片对准插孔,插头即可插入插座。
插头的保护罩在端面受压后才能使插头接触片外伸,所以在插入过程和完成电连接后,插头的接触片始终处于插头的保护罩和插座的盖之内。插头拨出后由扭簧将保护门复位。
本实用新型防脱式安全电源插头插座组具有以下的特点:
在插头插座二者分开时,插座的插孔由保护门封盖,可以防止意外的触及带电体。
改变了传统的依靠接触件本身的弹性连接,形成由弹簧给予压紧的挂钩式连接,接触可靠,良好。
插头不用时,其接触片始终在保护罩内。插入时,保护罩端面受插座阻力压缩压簧,保护罩向插头底座移动,插头接触片插入插座,形成挂钩连接后,受压簧弹力作用,有防脱功能并使相对位置固定。保护带电时接触片不外露。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表示插孔被保护门封盖时的安全插座的顶视图;
图2表示插座盖顶面内侧的仰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安全插座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表示图1所示安全插座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表示安全插座保护门的顶视图;
图6表示图4安全插座保护门插孔沿B-B线的局剖图;
图7表示安全插座保护门的底视图;
图8表示图7安全插座保护门沿A-A线的剖面图;
图9表示图7安全插座保护门沿B-B线的剖面图;
图10表示图3安全插座底座安装导电接触片后的顶视图;
图11表示安全插座导电接触片的剖面图;
图12表示安全插头插入端面的视图;
图13表示图12所示安全插头沿A-A折线的剖面视图;
图14表示安全插头导电接触片的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森全,未经张森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桶洗衣机副加喷淋装置
- 下一篇:三环式人工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