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子呼叫通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6948 | 申请日: | 1986-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948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7-08 |
发明(设计)人: | 肖广生;韩江源;任道远;周晓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M1/00 | 分类号: | H04M1/00;H04M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建功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呼叫 通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数百米距离内,对几十至几千个用户进行呼叫及通话联络的通讯设计——电子呼叫通话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及微计算机技术新的应用结构类。可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工厂调度等场合。
在近距离的广播和有线通讯设施中,如电话总机、扩音传话器等,通常使用的装置结构为:从控制中心(总机、广播室)通过功率放大设施(增音装置、扩音机)及电气传输线路与用户(电话分机、广播喇叭)相连。其中传输线路的特点是:每一用户均需从控制中心接出二根导线。由此特征决定了在控制中心与每一用户对应均需设有一组(套)电气的或机械式的接头开关,如总机的分户系统,广播机通往用户的接点开关。这种结构优点很多,它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1)传输线路复杂,用线较多。
(2)用户距离控制中心较远时,成本大幅度提高。
(3)总机的分户系统设备庞大,成本也高。
(4)当用户非常密集时,容量的扩充不易,设备投资很大。
(5)扩音设备不能相互通话。
本实用新型就是以克服上述缺点,弥补其不足为目的,旨在降低设备投资,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用户,提高自动化程度,简化使用方法,方便用户,为传达信息,呼叫找人等工作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实用设计。
为了便于叙述,先将附图说明介绍如下: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主机。2-总线。
3-层分配器。4-应答器。(本图同时为说明书摘要附图)
附图2:为电子呼叫通话装置连接示意图。
附图3:为主机关系框图。6——中央处理器;7——总线控制器;8——总线驱动器;9——总线;10——呼叫信号发生器;11——功率放大器;12——控制软件器件;13——电-声转换器;14——显示器;5——键盘。
附图4:为节点分配器关系框图。15——总线;16——总线端口;17——数码接收器;18——地址译码器;19——用户端口。
附图5:为用户应答器结构原理图。20——节点分配器;21——开关;22——喇叭。
本装置采用总线型网络结构,其构成方法如图2。由该图可以看出,整个装置由四部分构成:控制中心,节点分配器,用户应答器及总线。它与电话或广播采用的星型网络是不同的。
增加了节点和总线的设置。这样一种结构使得从用户端点到控制中心的连接分成二部分。其中一部分改由节点和总线代替。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成本。因为总线比用户线少的多。如一千个用户,需要用户线二千根,而用总线只需要20根以下。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用户分片密集的条件,可大大减少传输线的费用,並使得控制中心的设备大大缩小。再采用微计算机技术,使得只有一本英汉字典大小的主机即可控制几千个用户。
本实用新型由控制中心——主机。节点-分配器。端点-用户应答器。总线-传输电缆以及常规的声电转换装置,放大装置及外壳电源等部分构成。(见图1)主机与分配器之间由总线连接。静态並行总线约15~20根。动态串行总线约8根。分配器之间,由总线串接,象葫芦藤上结的葫芦一样,可挂几个到几十个。由分配器再通过导线与用户应答器相连。(见图2)。现将各部分述如下:
<A> 控制中心-主机。
主机由微处理器,键盘、显示器、控制软件、总线控制器、总线驱动器、声电转换装置、功率放大器、呼叫信号发生器、电源等部分构成。结构如图3所示。
键盘是用来提供给用户选择输入单元,楼号、房号等数字参数的。显示器则将用户设置的工作状态显示出来,供监视操作。微处理器在专用的软件控制下,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总线控制器,驱动电路将相应的编码送到总线上。呼叫信号发生器是用来产生悦耳的鸣笛声,以呼叫用户引起注意。声电转换装置可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送到总线上。也可将总线传来的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进行通话。
<B> 节点——分配器。
分配器由电源供给,数码接收、译码器、用户分配端口等部分组成。结构关系如图4所示。
总线端口将由总线上传输过来的信号一方面接收下来,一方面再继续传递下去。数码接收部分可将串行的数据变成並行並锁定。译码器对传来的地址码进行识别、转换,並控制分配器切换到相应的用户端口上。当地址不符时,所对应的端口均脱离。
<C> 总线-传输电缆
传输总线由电源供应线,地址编码线,呼叫信号线、通话信号线、回叫信号线等部分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