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液压振荡伺服油缸无效
申请号: | 86207117 | 申请日: | 198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711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建中 |
主分类号: | F15B13/00 | 分类号: | F15B13/00;F1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振荡 伺服 | ||
现在的油缸仅仅作为动力元件需要换向阀控制才能往复运动,不像液压马达那样自动进行无限周期运动。根据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把液压脉动触发反相器(以下简称反相器),液压换向阀(以下简称换向阀),液压伺服油缸(以下简称油缸)用管路连接起来,组成了液压振荡伺服油缸(以下简称振荡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以输出力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往复直线运动的液压动力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以双活塞结构实现调节振幅,采用变量油泵作为动力输入元件,就可构成一个工作频率与振幅均可调节的液压振荡器。
附图说明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图1描述了振荡器的组成及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
图中最下部为换向阀部分,选用现有的标准元件。滑阀F的左行或右行运动,将主油路的高压油“Pf”切换到“D”口或“D′”口输出,推动主活塞左行或右行。滑阀F本身的运动由“B”腔和“B′”腔的控制压强大小来决定。
图1的中间部分为反相器,高压油经“P”口输入,由“R”口或“R′”口输出,经管路连接到“B”腔和“B′”腔,控制换向阀的切换。反相器本身是由一个球阀Q1和两个锥阀Z1和Z3组成,其运动是靠缓冲腔压力“Pk”来推动的。
图1最上部为振荡器,由活塞杆S和分离式活塞h1和h2组成,在“C”腔或“C′”腔高压油的作用下,活塞往复运动,实现输出功率的功能。
图2是表示振荡器振幅调节的工作原理图。
当需要改变振荡器振幅时,可从活塞杆中的通道输入高压控制油PL,在PL的作用下,主活塞分成两个活塞。其中活塞h1同活塞杆固定在一起,活塞h2可以在活塞杆上水平移动,如图2所示。当活塞h2产生了移动距离LL后,活塞的振幅可由计算公式表示为:
L′=L-(Lk+Lk+2Lh+LL)
当将控制油PL封死后,利用液体不可压缩的特性,使等效活塞变厚,起到了移动缓冲腔的作用,达到了调节液压振荡伺服油缸振幅的目的。
工作原理:
图1所示振荡器的三组运动部件是同方向运动的。即:当活塞运动到缓冲段,产生了反相控制信号“Pk”或“Pk”后,先由反相器组件(由钢球Q1和柱塞阀Z1和Z2组成)向左或向右运动并切换输出压力“R”和“R′”;当“R”和“R′”变化后,与它们通过管道连接的“B”腔和“B′”腔的控制压力亦发生变化,推动滑阀F运动;最后由于滑阀运动使主油路“D”和“D′”口工作压强出现交替变化,与之连接的“C”腔和“C′”腔也发生变化,推动主活塞的向左或向右运动。
正如图2所示的那样,油缸的对外连接管路不再是普通的两个“G1”和“G2”,而是另外设置了“G3”和“G4”口,以便把缓冲压强作为换向的脉冲触发信号给予输出。
现以图1为例,具体说明工作过程。
图1所示为活塞右行已进入缓冲工况,缓冲腔“K”腔因被活塞的缓冲头封住回油通路,在“K”腔形成了缓冲压力Pk。由于“K”腔由G3口与反相器的“A”腔连通,其另一条通路被单向球阀Q2封死,所以“A”腔压力增高,对柱塞式锥阀Z1产生一个向左的推力,推动柱塞式锥阀Z1,球阀Q1和柱塞式锥阀Z2向左运动,如图1所示。这时,球阀Q1将“R′”口与“P”口隔断并与回油口连通,同时锥阀Z1将“R”口与回油口隔断并与“P”口连通。与“R′”口连接的“B′”腔的控制压力由高压变成低压。与此相反,与“R”口连通的“B”腔的控制压力则由低变高,推动换向阀F向左运动(图1所示的正是滑阀F即将开始左行时刻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建中,未经许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