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7490 | 申请日: | 198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7490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运柳 |
主分类号: | F24H1/22 | 分类号: | F24H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利用电能使水加温的电热水器。
冬天在无锅炉供热的地方,水龙头里放出的水刺骨冷。为改善生活条件设计了许多取得热水的方法,如采用《家用电器》杂志1985年第7期《电热淋浴》的方式或我国专利申请CN85201132U所描述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些加热器的结构比较大,接线时要固定火线和零线,一旦外电路改变就不安全,因此在家用水龙头中不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介绍一种电热水器,在外形和结构尺寸不作很大改变的情况下能使普通家庭的水龙头中供应温度可调节的热水。
简要地说,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水龙头及连接件和自来水管内部靠近安装水龙头一端进行改进;即在水龙头连接件(如三通、弯头、直接头等)和自来水管子内部设置加热元件,如电热丝或金属极片等,加热元件可制成浸没式或密封式,不论何种形式加热元件的两端,即进水和出水外,装有网状、丝状或其它能使水流畅又能隔断电流的金属隔离圈;在连接件中或水龙头一端,还装有形状同前的漏电隔离圈,这些隔离圈都要紧密和管壁接触,当加热元件接通电源时,隔离圈之间的水便被加热,水龙头打开之后便放出热水。加热元件的两个头在两个隔离圈之间与输入导线连接,并自连接处开始,输入导线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且用密封材料封口,使压力水不能沿着导线内部的缝隙渗出,导线则通过连接件的接头处引出,并在外部与调温开关相连,以此实现对水温进行调节。调温开关内装有发光元件,指示电路是否接通;并在电路中串接了二极管,当二极管接入时,转入低温档;另外还设有控温开关,限制水温度过高,如果要增加挡次,可以增加抽头。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电热水器有如下优点:除结构简单体积小外,由于加热原件放置在管路中,热效率高,且两端有和管壁紧密接触的隔离圈,设在其中的电热丝(或其他发热元件)尽管没有绝缘保护层而浸没在水中,在接通220V电压和几安电流情况下,流动的水经实测,电压不高,况且水与自来水管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能使水中的电流顺利通“地”,从而保证流出的水为“零”电位,同时在水流出时及水龙头与连接件处,还设置了漏电隔离圈,故具有双重保护,对于具有密封的加热元件则是三重保护,此外,本设计,接“地”都在自来水管内部实现,避免了由于在外部接“地”,可能产生锈蚀、松动造成电阻增大而带来的危险,并且无须考虑正负极问题。由于采用二极管调温,当接入二极管时,能降低电热元件的表面负荷,大大提高电热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水被加热的时间较长,因此在功率比较小的情况下,水升温较高。
图1是合乎发明主题的电热水器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
图3是另一种实施例
图4是线路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加以详细阐述。
在图1中(1)是出水用具,本图为旋转式水龙头,也可是揿压式或其他形式,也可换装成淋浴喷头(如图2);(2)是连接件,用以连接自来水管和出水用具,本图采用三通,利用三通可装置成多种型式如热水自下向上流出(图1、图3),也可自上向下流出,或自左,自右横向流出,(3)是隔离圈,从多方面保证电流良好通“地”,使流出的水电位为“零”,以保证绝对安全,安置在自来水管端头的隔离圈,应在水管端头冲坑防止被水冲出;(4)是输入线,在隔离圈内与发热元件相连,输入导线(及控温开关的导线)均须通过连接件内腔引出,引出处是密封的,引出方向可从另件(2)的一端,也可以从中部或任何合适的部位;(5)是发热元件,本图所示为浸没式的电热丝,也可做成密封式,即采用密封和绝缘的方法把电热丝和水隔开;发热元件也可用金属做成极片,两极片之间用绝缘物隔开,极片上有孔或开有缺口,使水能够通过;还可以采用其他型式;(6)是自来水管,发热元件就安置在内;(7)是绝缘套管,可用耐热、绝缘、无毒的陶瓷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其作用是防止裸露的电热丝与自来水管壁接触,可制成间断式或连接式,并使加热元件能按需要弯曲;(8)是绝缘管,是使发热元件的两端相互隔开,(9)带有指示的调温开关,其作用是使水的温度按需要进行调节,并在不用水时告诉使用者关闭电源;(10)拉紧螺帽,(11)绝缘保护套,(12)塞子,(13)密封垫圈,(14)带螺纹的套子,(15)漏电隔离圈;(4)、(11)、(14)之间是无间隙的,应达到密封的要求;以上所述构成了完整的电热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运柳,未经刘运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7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棋类用棋子
- 下一篇:蜂窝煤安全、防碎火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