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立式电动夯土机无效
申请号: | 86207496 | 申请日: | 198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74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卉 |
主分类号: | E01B27/16 | 分类号: | E01B27/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天津市静***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电动 夯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夯实地面的装置。
现行的电动夯土机,它包括电机、变速轴及变速轴架、槽轮、偏心甩头与托盘,电机安装在夯土机的一端,而变速轴安装在变速轴架上,并位于夯土机中部,电机上转轴通过三角皮带与变速轴上的第一个槽轮连接,变速轴上的小槽轮又借助第二根三角皮带与装有偏心甩头的第三个槽轮连接,电机与变速轴架均安装在托盘上。上述结构的夯土机,就是通常所说的蛙夯机。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通过传动机构,使第三个槽轮转动,它上面的偏心甩头也随之转动,从而产生了离心力,使蛙夯机获得向上和向前两个分力。一方面蛙夯机不断地跳起,并借助夯脚达到夯实地面的目的;一方面夯土机不断地向前移动。
然而为了避开偏心甩头的运动轨迹,夯脚与托盘间的距离至少为250mm,再加上传动机构的水平距离,使蛙夯机的水平长度达到1200mm,这样就造成工作时回转半径过大,加上辅助重量占整个机体重量的40%,使得蛙夯机即大又笨重,操作起来很不方便。需要指出的是,用蛙夯机施工时,为了避免偏心甩头与基础墙相撞,必须与基础墙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这些不易靠近的地带,正是素土最疏软的地方,当竣工后,经常出现室内周围地面下沉现象。特别是在狭窄地段施工时,这种蛙夯机更是无能为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工作时回转半径小,操作灵便,可在狭窄地段施工的立式电动夯土机。
本实用新型把电机(1)安装在整机的顶端,固定在电机筒座(10)的上方。而电机筒座(10)内的联轴器(3)沿其轴向垂直向下与丝扛(4)连接。丝扛(4)依次穿过轴承座(8)、蝶形弹簧(13)、滑动盘(24)、固定盘(17)。在轴承座(8)内,丝扛(4)两侧各有一轴承(61)、轴承(62)。滑动盘(24)与固定盘(17)之间有一弹簧(16),与丝扛(4)同轴安装,弹簧(16)的上、下端分别与滑动盘(24)、固定盘(17)固定在一起。在固定盘(17)下方,丝扛(4)的一侧还装有一离合器(34),其顶端固定在固定盘(17)上,离合器(34)内有花键轴(43)、滚轴(44)。电机筒座(10)放进壳体(11)内,其底部与滑动盘(24)接触。丝扛(4)的底部与轴承架(21)连接。轴承架(21)两端分别装有轴承(201)与轴承(202),而它们又分别与壳体(11)内侧靠下部位两边的轨条(191)、轨条(192)接触。此外,在壳体(11)内侧的中间部位,沿其轴向装有可滑动的止动条(33),而止动条(33)的上、下部位各连接一个可活动的打块(361)、打块(362),它们沿壳体(11)轴向上下运动时,可与离合器(34)中部水平安装的花键轴(43)呈曲面状的端部接触。离合器(34)在“合位”时,滚轴(44)与丝扛(4)啮合。
壳体(11)的底部是夯头(23),而在壳体(11)的外部则装有组合开关(30)。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1)、联轴器(3)、丝扛(4)、电机筒座(10)、蝶形弹簧(13)、轴承架(21)、止动条(33)等组成了主动部件。
电机(1)转动后,由联轴器(3)带动丝扛(4)转动,此时助合器(25)插入丝扛(4)并与之啮合,由于电机(1)转动,丝扛(4)开始向下运动,并带动电机(1)、电机筒座(10)向下运动,从而压迫滑动盘(24),导致弹簧(16)被压缩。由于止动条(33)也随之向下运动,与之相连的打块(361)、打块(362)也一起向下运动。当打块(361)先行运动到与离合器(34)的花键轴(43)呈曲面状的端部接触并继续向下运动时,导致打块(361)竖起并与壳体(11)轴向垂直,从而推动花键轴(43)向里运动,促使滚轴(44)与丝扛(4)啮合,此时离合器(34)呈“合位”状态,分离块(39)开始拨回助合器(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卉,未经李文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