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阴极板上电沉积金属层的剥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7512 | 申请日: | 1986-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7512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23 |
发明(设计)人: | 殷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C7/08 | 分类号: | C25C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顺昌,金品端 |
地址: |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板上电 沉积 金属 剥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金属电解精炼过程的阴极板上剥离电沉积金属层特别是电沉积锌层的剥离装置。
从阴极板上剥下电沉积金属层是金属电解精炼工艺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特点是:分批式作业,工作量大,每批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以将阴极板及时返回电解槽中重新使用。以往该项工作用人工进行,即用吊车将阴极板运到剥离工位后,先用铲刀在阴极电沉积金属层的上边缘处震打弄开一条缝隙,然后从缝隙处插入铲子自上而下进刀剥下电沉积金属层。这样做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需要许多工人在较浓酸雾的环境中工作,而且易损伤阴极母板。近年来,出现了剥离机,实现了剥离工艺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如美国3847779号和3980548号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单片式的自动剥离装置。该装置用吊车将阴极板运到输送机上,经递送装置、进给装置将阴极板一块一块地安放到剥离工位,然后用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剥离工位上。它在阴极板一侧的固定垂直绝缘条的上方设置一条贴合在阴极板一侧面上并可绕销轴转动的绝缘开口条。剥离时,通过绕轴将上述绝缘开口条转到与固定绝缘条相垂直的位置,此时,在阴极板一侧则露出电沉积金属沿开口绝缘条接触处自然沉积而成的侧翻边缘,这就是所谓电沉积金属层的自动开口。然后将刮刀沿此边缘水平方向进刀到一定位置以撕开更大的缝隙(该过程称预剥离),最后沿此缝隙插入主刮刀先水平方向运动至贯穿电沉积金属层的全宽,然后自上而下进刀剥下电沉积金属层。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阴极板导向机构复杂,体积庞大;为从阴极板侧面水平进刀预剥离需要一整套固定阴极的复杂机构且剥离时刀具易刮伤阴极板;自然沉积而成的侧翻边缘的形状完全取决于电沉积金属的厚度,因此,对厚的电沉积金属层,侧翻边缘形状明显,易进刀剥离;对薄的电沉积金属层,侧翻边缘形状就不明显,难进刀剥离;对阴极板的上横梁形状和电解精炼工艺条件如电解糟中液面高度的波动、电解液中杂质的浓度等有一定要求;由于采用静力剥离,能耗高,零部件寿命短。此外它为单片式剥离,生产能力低,为完成某一较大的生产定额需要设置多台剥离装置,应用于老厂时,要对现有工艺、设备甚至厂房结构进行较大变动,为此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时间,还要影响当前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应性强、生产能力大、使用寿命长和易于维修的从阴极板上剥离电沉积金属层,特别是电沉积锌层的多片式剥离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剥离装置是通过在电沉积金属层上边缘开口和在阴极板向上运动的同时,位于上述开口处附近的楔形刀作上下微幅振动的动力式剥离的方法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阴极板电沉积金属层的多片式剥离装置由阴极板导向机构、电沉积金属层开口机构、动力式剥离机构和机座组成。
阴极板导向机构的作用是将欲剥离电沉积金属层的阴极板安放到剥离工位并固定于刀具夹空中。它是通过吊梁下端的耙钩(3)稳固地吊挂阴极板(17),然后用吊车将吊梁(2)安置到吊梁导向柱(4)的空间中,同时使阴极板(17)通过坡谷形导向槽(15)进入刀具夹空中,而位于阴极板上端的活动绝缘开口条(16)卡在坡谷形导向槽底部条形口上部的漏斗形空间中来实现的。这样它不仅起导向作用还起了固绞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