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蜂窝煤快速发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7950 | 申请日: | 198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7950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19 |
发明(设计)人: | 傅汝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汝法 |
主分类号: | F24B1/185 | 分类号: | F24B1/185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纪昌,栗仲平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板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煤 快速 发火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燃烧辅助装置,特别是蜂窝煤燃烧时快速提高炉温的辅助装置。
已有的蜂窝煤炉,由蜂窝煤四周与炉芯之间的空隙及煤基上的洞眼共同构成空气通道,由炉筒下部的炉门调节上述空气通道中的进风量来控制炉温,借以达到“封火”、小火、大火的不同效果。但各种蜂窝煤炉在“封火”状态下打开炉门以后发火较慢,一般需要10-20分钟时间才能达到大火状态,新引燃的蜂窝煤炉发火时间更长,使用十分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加强蜂窝煤炉的通风功能,取得快速提高炉温,快速发火的效果。
以上目的是通过向下延长蜂窝煤空气通道的方法实现的。具体做法是在蜂窝煤下方增设一个快速发火装置,该发火装置由金属或陶瓷等耐温材料制成,主要结构是固定在多孔圆形面板〔4〕上的一套进风导向管。进风导向管包括外套〔1〕、芯套〔2〕与芯管〔3〕。外套〔1〕是一个圆筒,其直径与炉芯下端直径相当,高度由蜂窝煤下方直到炉底,其底部的一侧开设一缺口〔5〕,以与炉门相对应。芯套〔2〕是套在外套〔1〕内部的圆筒,直径与蜂窝煤的直径相当,高度应小于外套〔1〕,可以是一块蜂窝煤的高度。在芯套〔2〕内可以用金属或陶瓷等耐温材料分隔成若干条芯管〔3〕。如果由12根芯管〔3〕与蜂窝煤上的12个洞眼相对应,可取得最佳效果,但芯管〔3〕的数量与截面形状都不一定要与蜂窝煤的洞眼对应。外套〔1)、芯套〔2〕与芯管〔3〕固定在一块圆形面板〔4〕上,面板〔4〕的直径以能放入炉筒〔8〕内且与炉筒〔8〕的内壁紧密接触为准。面板〔4〕上开设若干个孔〔6〕和〔7〕,分别与蜂窝煤四周空隙和蜂窝煤上的洞眼相对应。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快速发火装置用0.5-1mm厚的白铁皮制成。外套〔1〕直径120mm,高度130mm,底部缺口〔5〕高130mm,宽100mm。芯套〔2〕直径100mm,高85mm。芯管〔3〕由12根圆管组成,每根直径16mm,高80mm。面板〔4〕直径170mm,上面开设16个孔〔6〕和〔7〕,其中12个孔〔6〕与12根芯管〔3〕相对应,排列方式与蜂窝煤的洞眼一致;另外4个孔〔7〕首尾相接构成一断续的环形孔,与蜂窝煤四周的空隙相对应。图2是实施例1中快速发火装置的俯视图,表明面板〔4〕上孔的布置。图中〔8〕为炉筒,〔9〕为炉芯,〔10〕为炉芯与炉筒之间装填的煤灰。
实施例2,其基本构造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芯管〔3〕是用白铁皮将芯套〔2〕分隔成9部分,形成截面分别为方形、扇形或一边为弧线之矩形的9条管道〔3〕构成的。图3是实施例2的仰视图,表明芯管〔3〕的构成。
使用这种快速发火装置可以快速提高炉温。打开炉门后2-3分钟即可煮饭、炒菜;新引燃的火炉也只要10分钟即可架锅使用。同时火力旺盛,煤炭燃烧完全,节约能源;对原有蜂窝煤炉只要略加改装就能方便地使用这种快速发火装置,宜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汝法,未经傅汝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射折射偏振教学演示仪
- 下一篇:前驱动后转向三轮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