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蜂群防盗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8838 | 申请日: | 198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8838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蜜蜂育种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L47/06 | 分类号: | A01L47/06 |
代理公司: |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世英,崔琴英 |
地址: | 北京市西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群 防盗器 | ||
蜂群防盗器属于养蜂业中一种防止蜜蜂互相盗劫的器具。
目前,在养蜂业中,常采用缩小巢门,相对的加强蜂群守卫力量,以防止蜜蜂互相盗劫。但是盗蜂还是能循着巢门口散发出的气味,轻易地找到巢门口作盗。在盗蜂发生猖獗时期,以及春秋季饲喂蜂群时。缩小巢门,收效甚微。当发生一般情况的盗蜂时,蜜蜂伤亡30%,当发生中等情况的盗蜂时,两败俱伤;当发生严重情况的盗蜂时,盗者与被盗者全部覆灭,给养蜂工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至于蜂群防盗器在本实用新型之前尚未见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群防盗器,它在蜜蜂饲养管理过程中,预防和制止盗蜂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由诱导门(假门)(1)和巢门(真门)(2)两部分组成的。巢门(2)是长方形的,供本群蜜蜂出入蜂箱;诱导门(1)是“V”形的,能引诱盗蜂进入门道。但不能通过;巢门(2)和多块“V”形诱导门(1)紧密并列于蜂箱巢门口;“V”形诱导门开口朝外。巢门(2)可以按需要安放在多块“V”形诱导门(1)任意留出的空间内,构成一个防止蜜蜂作盗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能够迅速制止蜜蜂的盗劫行为,蜂群能立刻适应它,对蜂群正常工作无影响,防盗效果明显可靠,造价低廉,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由以下的实施和附图给出。
附图1是诱导门(1)的仰视图;
附图2是诱导门(1)的主视图;
附图3是诱导门(1)的左视图;
附图4是诱导门(1)的俯视图;
附图5是巢门(2)的仰视图;
附图6是巢门(2)的右视图;
附图7是巢门(2)的主视图;
附图8是巢门(2)的左视图;
附图9是巢门(2)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图详细说明蜂群防盗器的制作实施:
“V”形诱导门(1)是由塑料或铁纱制作,其后面长1是58mm,其前面长2是60mm,宽3是35mm,“V”形诱导门(1)的开口宽4是10mm,开口上沿挡片宽5是13mm,诱导门上部6开有一排3mm宽的缝隙7,每两个缝隙之间的距离8也是3mm,诱导门后部9开有3.5mm的缝隙,诱导门两侧10由支撑栏固定。
巢门(2)是由塑料或铁纱制作。巢门(2)的脊高11是12mm,脊与前、后口形成斜面,巢门道前口12高8mm,后口13高6mm。巢门前、后口形成的斜面14上任意排列宽度在3mm的缝隙15。巢门长16是55mm,宽17是20mm。
诱导门(1)与巢门(2)壁厚均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蜜蜂育种中心,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蜜蜂育种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