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封闭内心式沥青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9094 | 申请日: | 198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9094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0 |
发明(设计)人: | 毕龙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龙恩 |
主分类号: | C10C3/12 | 分类号: | C10C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宏 |
地址: | 天津市河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内心 沥青 加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特别适用于筑路、建筑、化工等行业的沥青的加热装置。
目前,国内在筑路、建筑、化工等行业,加热沥青基本上采用熬油锅或熬油箱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因烧锅底可带来沥青加热后沸涨,沥青杂质结焦锅底,容易将锅烧穿,钢材损失大,同时,燃料浪费大,热效率低,污染环境严重,着火烫伤现象时有发生,安全可靠性差。
国外,使用沥青,有的以柴油为燃料的鼓式拌合装置,但仍存在污染环境严重,构造复杂,造价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能够消除沥青加热后沸涨、杂质结焦锅底、污染环境;且又节能、安全可靠的封闭内心式沥青加热器。方便使用。
本加热器,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封闭内心式加热沥青,代替直接烧锅底的一种新型装置。其结构,它由箱体(6)、燃烧装置、贮烟装置消烟除尘装置、二次通风装置和水箱(10)所组成,燃烧装置、贮烟装置消烟除尘装置都在箱体内,燃烧装置与贮烟装置连通,它们的外壁与箱体共同构成容纳被加热物的空间,被加热物密闭在箱体内,其箱体是由双层金属板中间装入绝热材料而制成,箱体顶部有密封罩(9),进油筒(7)置内箱体内,出油管(18)从箱体内心孔出,出油口装有截门。箱体底部有清渣门(12)、灰室(13)等构造。位于箱体内的燃烧装置,它是由燃烧室(2)和烟道(3)组成。燃烧室与烟道连通。燃烧室的顶部(14)是用耐热材料制成的,炉篦(1)用空心管制成的。烟道(3)分别与贮烟装置连通,贮烟装置是由贮烟室(4)、排烟管(5)组成,贮烟室是一侧与烟道(3)连通另一侧与排烟管连通的密闭腔体,排烟管一端伸入贮烟室内并与贮烟室底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另一端延伸到箱体外。
本加热器采用这种结构,当沥青加热密闭在箱体内时,就自然形成了高、中、低温区。燃烧室的外上部为高温区、侧面为中温区,烟道的底部为低温区,燃烧室的顶部是用耐热材料制成的,它的作用是使被加热物传热均匀,又防止被加热物结焦。由于沥青含杂质多。其含水量在0.2~2%。沥青由低温区逐步升入高温区,按比重关系,将杂质和水沉淀在低温区,便于清渣,从而防止了沥青沸涨,也消除了杂质加热后形成隔热层结焦锅底将锅烧穿的现象,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由于贮烟装置是密闭腔体,当烟道(3)的烟雾排到贮烟室(4)时,不能马上通过排烟管(5)排出,需要在贮烟室内循环一定的时间后通过排烟管才排出烟雾,该结构起到加热、保温、节能的作用。为了消除烟雾中的煤粉尘,在箱体内设置了消烟除尘装置,它是由引入管(11)、引出管(15),贮汽筒(16)和喷射管(8)组成,引入管一端与水箱(10)连通,另一端接炉篦管,引出管与炉篦管的另一端连接,通入贮汽筒(16),贮汽筒是一密闭的腔体,喷射管自贮汽管引出与排烟管连接。经过炉篦管的水变成过热蒸汽,这样就可以使喷射管的蒸汽直接喷射到排烟管内,消除烟雾中的煤粉尘,达到消烟除尘净化环境的目的。
为提高本加热器的热效率及消解有害物质和废气,本加热器还采用了二次通风装置,它是由吸风管(17)、风机(19)、支座(20)、吹风管(21)组成。吸风管的一端与密封罩的出烟口连接,另一端接到风机上,风机安装在支座上,吹风管与风机的另一端连接,通入灰室(13),这样可充分利用热能,同时又可将有害物质及废气进行二次燃烧,且又防止有害物质扩散及污染环境。
本加热器,可消除沥青加热后沸涨、杂质结焦锅底,特别是采用过热蒸汽和二次通风装置通过检测大大减少了有害物质即3、4苯并篦对环境的污染;且又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特别是节省燃料效果显著,其效果比较见下表:
以容量为1吨的加热器为例:
指标 市政工程预算定 烧锅底的熬油锅 内心式加热器
项目 额数
大同块煤 100公斤 100~150公斤 36公斤
引火木材 100公斤 100公斤以上 5公斤
预防涨锅 无办法 有办法
升温时间 2~3小时 1~1.5小时
除尘效果 3级 1级
使用寿命 短 长
清渣情况 困难 容易
钢材量及损耗量 大 小
图1是封闭内心式沥青加热器的主视图。
图2是封闭内心式沥青加热器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龙恩,未经毕龙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