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后向排气孔纺纱杯无效
申请号: | 86209162 | 申请日: | 198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9162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1 |
发明(设计)人: | 乐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纺织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H1/13 | 分类号: | D01H1/13 |
代理公司: | 纺织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顾明鉴 |
地址: |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孔 纺纱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排风式气流纺纱杯。
自从第一台捷克式气流纺纱机问世以来,纺纱杯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结构形式,但就自排风这类纺杯来看,其排气孔的形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排气孔与纺纱杯半径方向的夹角为零。如果把自排风纺纱杯看成是一台离心风机,那么这种结构的纺纱杯就是一种径向叶型的离心风机,与后向叶型风机相比,气流在叶片中流动损失较大,因此,前者的空气阻力较后者为大,导致它的动力消耗增大。已知纺纱杯的动力消耗是气流纺纱机总消耗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约占50%以上,因此,现行自排纺纱杯存在排气孔处空气阻力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保证纺纱工艺要求的负压前提下,尽量降低排气孔中流动损失,以降低动力消耗,提高纺纱杯转速。
为此,将现行的自排风纺纱杯的排气孔方向沿纺纱杯回转的反方向偏转一定角度α,α值的大小,应视具体纺纱杯的结构和转速而定,纺纱杯直径大、转速高可增大α。一般来说,应以保证杯内足够负压、不影响成纱质量为原则。
对于自排风纺纱杯的排气孔进出口处理论压差可表达为:
式中:
u1、u2—分别为排气孔进出口处纺纱杯的圆周速度;
w1、w2—分别为排气孔进出口处气流相对于排气孔壁的速度;
v1、v2—分别为排气孔进出口处气流的绝对速度。
上式中的前两项是静压头Hj,它决定着杯内负压的大小,为保证正常纺纱其值不得低于一定要求;第三项是动压头Hd,它反映了气流在排风孔中流速大小,对成纱质量无直接影响,其值越大,流动的损失越大,动力消耗也随之增大。因此,对于一定的全压H,一个合理的分配应是静压相对加大,动压相对减小。可以证明,将现行的自排风纺纱杯的排气孔方问沿纺纱杯回转的反方向偏转一定角度的后向排气纺纱杯具有Hj上升、Hd下降的分配趋势。
与现行的自排风纺纱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在保证一定杯内负压前提下,排气孔处的空气流动损失下降,从而使动力消耗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中α是排气孔与纺纱杯半径的夹角,1为纺纱杯杯体,2为排气孔,3为纺纱杯回转方向。
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见图1,将纺纱杯的排气孔方向沿纺纱杯回转的反方向偏转一角度α,使α大于零,小于50°。当α等于46°时,本实用新型较现行自排风纺纱杯排气孔处的动力消耗降低2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未经西北纺织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