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作业机具无效
申请号: | 86209178 | 申请日: | 198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9178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幸福;司明汉;司明禄;杨美英;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荆州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湖北省渔业养殖公司渔机厂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红兵,李伟 |
地址: | 湖北省江陵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水产 养殖 作业 机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作业的机具,确切地说属于鱼塘增氧机具的一种,它涉及船体、动力机、射流增氧器和泵类,除增氧外兼有喷灌、施药、施肥和自航等用途。
目前,国内外用于鱼塘的增氧机具中,有叶轮搅拌式机械增氧,也有喷射式增氧以及由此而改进的射——搅式增氧机(参阅《渔业机械仪器》志志,1985年第5期P6-1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机仪器所出版)等机具,但都为性能单一的固定式作业,其增氧面积有限,又由于受电力的限制,因而不便转移,特别是停电时不能作业。
中国专利№85200914介绍了一种鱼塘充氧机,能够利用其喷射管尾水之推力使机组向前行走(即转圈),但其作用面积仅限于它的曲率半径范围,同时其增氧效率只有1000-1300g/kw·h,又由于同样受电力的限制,同样不便转移,而且其功能也比较单一。
与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是一种“明轮式增氧船”,该船两舷各有一个明轮(类似公园的踩水船),虽然可以移动,但只能在20亩以上的大水面上作业,同时增氧效果不太理想,也不具备喷灌和施药、施肥等多种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机具的缺点,提出一种既能方便地转移又不依赖电力且具有良好的增氧效果,特别是立体增氧和流动增氧效果的机具,该机具特别适合精养鱼塘的作业,可以一机多用,除增氧外,兼有喷灌、施药、施肥、自航和对网箱及过鱼设施附着物的冲洗等多种用途。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已有的机动船为载体,在船尾的下底板上装有一个或多个射流增氧器14(分别用14′、14″和14n表示),利用动力机驱动的水泵7供水(亦驱动尾轴),由射流增氧器14混合的水——气两相混合液在经扩散管排出船体后,即被螺旋桨再次切割、搅拌和混合并向后推送,同时又由于船体1的重心后置,使之后倾,或者由于射流增氧器14的扩散管出口端部位置稍向下倾斜,使扩散管出口端流出的高速水——气混合液与深层水体发生对流和交换,使水体中的溶氧含量大大提高,加之船在航行时的兴波作用(相当于三级风浪所起到的自然增氧效果),三者配合,从而达到立体增氧和流动增氧之目的。为达此目的(即混合→射流→切割→搅拌→再混合),射流增氧器14的扩散管的出口端要在不发生机械干涉的前提下尽量靠近螺旋桨11的桨壳面,这样就可以避免由射流增氧器排出的未混合好的气泡在快速流动过程中失散到大气中去的弊端,从而提高了氧气利用率。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这样的,即射流增氧器14的扩散管是穿过船体1,并排位于尾轴18下方的船尾底板上,其轴线与尾轴18平行。扩散管15与尾轴18垂直距离的确定要求不妨碍尾轴18的运转。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射流增氧器14的扩散管的出口端面与螺旋桨的桨壳面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为200毫米,每个射流增氧器之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为100-150毫米,它们是对称地位于尾轴两侧。射流增氧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射流增氧器14由一台水泵7供水,该水泵7还与一个施药(施肥)和喷灌作业的供水管路8相连。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至少有一个,由它分别驱动水泵7供水或驱动尾轴18,带动螺旋桨11以推进船的行驶,加上配套的操纵系统和转向系统,可使机具方便作业不受大小水面的限制。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管路示意图。
由图1所示,图11是船体,2是方向盘,3是离合器操纵手柄,29是调速手柄,4是座位,5是动力机,6是传动装置,7是水泵,8是供水管路,9是射流增氧器的进气装置,10是喷头,14是射流增氧器(它有1个或多个,分别用14,14′、14″及14n表示——见图2及图3)。13是水泵7的吸水装置,18是尾轴,11是螺旋桨,12是舵片。
由图2所示,方向盘2通过连动钢丝绳19与舵片12的传动轴相连,操纵调速手柄29可以控制动力机的转速,操纵离合器操纵手柄3通过张紧轮17可以分别控制向尾轴18(通过联动皮带20和传动轮21)或/和水泵7(通过联动皮带23和传动轮22)的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荆州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湖北省渔业养殖公司渔机厂,未经湖北省荆州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湖北省渔业养殖公司渔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