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负阻效应蜂鸣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9245 | 申请日: | 198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9245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0 |
发明(设计)人: | 薛观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观正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浙江省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效应 蜂鸣器 | ||
负阻效应蜂鸣器,一种电声换能装置。
现市场上销售多种蜂鸣器,如图1所示就是其中的一种,BG1、BG2组成两级直耦式低频放大电路,放大器的输入端BG1的基极和放大器的输出端BG2的集电极之间接入压电陶瓷发声元件,引起正反馈RC振荡,详见“无线电”杂志1964年第5期第42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市售效果一样,但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的,利用晶体三极管的负阻效应而设计成的负阻效应蜂鸣器。
图1为现有蜂鸣器的线路图。
图2为负阻效应蜂鸣器的一种线路图。
图3为负阻效应蜂鸣器的另一种线路图。
图4为3DG201A的伏安特性图。
图4中Ic为集电极电流。UCE为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BVCER为b-e间接入电阻时c-e间的击穿电压,BVCEO为b开路时c-e间的击穿电压。
负阻效应蜂鸣器由晶体三极管、电阻、压电陶瓷发声元件所组成,它可以有两种线路:1、由一只硅三极管、电阻、一片压电陶瓷发声元件组成二端振荡电路,接上电源就会发出声音如图2所示线路。
2、由一只硅三极管、电阻、一片具有反馈电极的压电陶瓷发声元件组成振荡电路,接上电源就会发出声音如图3所示线路。
图2线路的具体接法是电源一端通过电阻R1与硅三极管的集电极,压电陶瓷发声元件的一端连接,压电陶瓷发声元件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与硅三极管的发射极、电阻R3的一端相连再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硅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图3线路的具体接法是电源一端通过电阻R1与硅三极管的集电极,具有反馈电极的压电陶瓷发声元件的主极连接,硅三极管的基极与具有反馈电极的压电陶瓷发声元件的反馈极连接,具有反馈电极的压电陶瓷发声元件的公共极通过R2与硅三极管的发射极连结后再与电源的另一端相连。
改变R1的阻值与功率可适用于大于36伏的交、直流电源,工作电流0.3~2毫安。
元件按图2、图3的连结后再配上外壳即可作为蜂鸣器使用了。
图2、图3与图1相比较,线路简单,元件少了,因此体积小、成本低,可广泛用作家用门铃、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的报警器,与熔断器连在一起可做成报警熔断器,与插座连在一起可做成漏电报警插座等。
现以图2线路为实施例说明负阻效应蜂鸣器的工作过程,具体元件图2中的BG为3DG201A,R1为110KΩ|0.5W,R2为470Ω|0.125W,R3为75KΩ|0.125W,H压电陶瓷发声元件为HTD27-A。
当电源A端为正时(如交流电为正半周),由于H的外特性相当于一个电容,电源通过R1、R2向H充电,这时UCE也呈对数形式上升,当UCE小于BVCER时,c、e间可视为开路。当UCE等于BVCER时,c、e间忽然开始导通,如图4中所示的V-I曲线的a-b段,这时UCE下降,Ic反而上升,此时的c,e结相当于一个负的电阻(即负阻效应)。当UCE下降至BVCEO时,c、e间全导通,相当于短路,此时H通过R2、ce结放电,当UCE下降到小于BVCEO时,ce结又恢复为开始时的开路状态,此时H又被充电,UCE又上升……这样周而复始,H被反复充放电,就发出近似蝉鸣的声音来。把此线路固定在外壳内就构成了负阻效应蜂鸣器。
图2中R1在充电时起降压限流作用,R2在放电时起限流作用,对于工作电流较大的晶体管可省去R2。
选用不同型号的BG,H可构成不同功率的负阻效应蜂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观正,未经薛观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9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