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高内压疲劳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9296 | 申请日: | 1986-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92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屏;李传宏;张钢;陈亚茹;刘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机械工业部专利代理服务处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内压 疲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高内压疲劳源装置,适用于对小型高压容器做多种试验研究。
在1975年7月《第二届国际高压工程会议》上,M.Nishihara等三人发表了“超高压容器的疲劳设计”一文,文中提到高压容器的疲劳试验及其装置,并附有由柱塞、压盖、密封、高压筒、注油孔构成的装置示意图。但因装置上无冷却系统,使其只能在极低的频率下(0.1~0.3Hz)工作;油液补给也较麻烦;而且试件只能放在装置中试验,使试验范围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高压容器疲劳试验装置。它能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10~50倍;并且方便了油液的补给。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下述方法完成的:高压容器在进行疲劳强度试验研究时,常因密封处的磨擦引起过热而使密封失效,从而限制了疲劳强度试验中的频率不能提高,为了提高试验频率,本实用新型在柱塞和高压筒上增设了水冷系统,用以冷却密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即试验频率。柱塞的水冷系统,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选用了水道加隔板,用以控制水流路线,加长水道长度,提高冷却效果。加上进出水嘴和封口塞构成了完整的柱塞水冷系统。
为了扩大使用范围,将高压源引出,柱塞上增设了排气传压孔,排气传压孔由垂直孔和水平孔组成。它是高压腔同外界的通路之一。此排气传压孔在向高压筒补给油液时可起排气功能,在高压筒工作时,可将高压油液送入被试容器以便进行容器的疲劳强度、自增强处理、爆破等试验研究。
高压筒上的水冷系统设在密封部位,环形水道似正方形,围绕在密封的外边,加上封口塞和进出水嘴构成完整的高压筒水冷系统。
注油堵头设在高压筒下部的注油孔上,注油堵头同注油孔用螺纹相联接,其本身是一个一端具有球形表面的螺栓。沿其中心线上有一中心油孔,但并不穿过球面。紧临球头的锥面有一同中心线成30°的侧油孔,两油孔相通,故此可以保证在注油堵头旋松时,油液可通过中心油孔,侧油孔、绕过球头,从注油孔进入高压筒。在注油堵头旋紧时,球头紧紧地封闭了注油孔,使高压筒中的高压油不能从此处漏失,保证了高压筒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试验范围,方便了油液的补给。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
参照图1,柱塞〔1〕装入高压筒〔8〕内,并利用密封〔6〕和压盖〔4〕来保证柱塞同高压筒之间的密封。为了冷却柱塞〔1〕在高压下同密封〔6〕之间产生的热量,柱塞〔1〕上钻有两个垂直的水道〔5〕(盲孔)和一个水平水道〔5′〕(通孔)。垂直的水道〔5〕同水平水道〔5′〕是互通的。水平水道两端分别安装进、出水嘴〔2〕〔2′〕,两垂直水道中插入隔板〔3〕,(注意隔板不要插到底,应留出冷却水通过的必要通道)顶部用封口塞〔16〕将隔板两侧的半圆孔封死。除上述水冷通道外,柱塞〔1〕上还有一个排气传压孔〔15、15′〕,排气传压孔由一垂直孔〔15〕和水平孔〔15′〕组成,此两孔均为盲孔,并且互通。保证了高压腔〔9〕同外界的联通。
参照图1和图2,为了冷却密封〔6〕传给高压筒〔8〕的热量,在高压筒密封处的外围钻了4个相互联通的通孔(也可为4个联通的盲孔)使它们构成一个正方的环行水道〔17〕,在对角上分别安装进、出水嘴〔7〕〔7′〕。并用封口塞〔16′〕封闭其余孔口,高压筒〔8〕的水冷系统即可构成。
在高压筒〔8〕下部的注油孔〔10〕上,还接有一个注油堵头〔13〕,它们之间用螺纹相联。注油堵头〔13〕的前端是一球面端头〔14〕,中心有一盲孔,即中心油孔〔12〕通向球面端,并与球面端头相临的侧油孔〔11〕相通。其尾端同供油管相联。
当旋松注油堵头〔13〕时,可利用上提柱塞〔1〕将油液从供油箱中吸入高压筒〔8〕内。然后利用排气传压孔〔15、15′〕将高压筒〔8〕内的原有气体排出,并使柱塞〔1〕达到要求高度。旋紧注油堵头〔13〕,堵死注油孔。将此装置放在拉压疲劳试验机上,并将排气传压孔〔15、15′〕同被试容器联通。即可利用材料疲劳试验机产生的强大脉动压力作用在柱塞上,使高压筒中的液体产生高压,从而对被试容器进行内压疲劳试验。
本实例是在3Hz,1500kgf/cm2下对高压容器进行内压疲劳寿命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未经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9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谷物脱粒、分离、清选部件
- 下一篇:卧式热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