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麻类煮炼用麻笼无效
申请号: | 86209689 | 申请日: | 1986-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9689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07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书;袁德山;安达全;董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空工业部第六○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C1/02 | 分类号: | D01C1/0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尚武,解福年 |
地址: |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类 煮炼用麻笼 | ||
本实用新型属置于纺织工业麻类脱胶装置。
我国现行采用的煮炼麻笼,多数是放射状开式麻笼,近年来也有采用染纱笼结构的闭式麻笼。
放射状开式麻笼,由放射状麻笼架和若干活动的托麻隔框组成。煮炼液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于煮锅中循环,但只能在麻把周围流动,起不到強制穿透麻把的作用。由于麻把中的失效煮炼液不能很快被新液置换,而需较长的煮炼时间,才能达到脱胶质量要求。此外,采用这种麻笼,为了使煮炼液尽量渗透到麻把中去,麻把只能呈松散状态分层置放在许多托麻隔框上,装麻量受到限制,单机产量低。
染纱笼结构的闭式麻笼,由有许多均布孔的内筒、外筒和无孔的底盘、笼盖组成。液体在泵的作用下,须沿内筒、外筒的均布孔流经麻笼才能形成循环流动。但煮炼脱胶有别于染纱,麻类在煮炼时,麻的胶质等異物,受到煮炼液的作用,逐渐成为可溶性物质,或被煮炼液带走,使其体积不断减少,在麻笼上部造成较大的空隙形成液流“短路”。煮炼液大量通过这个流阻很小的空隙区无效“流失”。由于短路时流阻小,使煮炼循环液体形成的压差小,不足以克服麻层阻力,煮炼液无力穿透麻层,麻层中的失效液体就难以被新液置换,或置换速度缓慢。达不到缩短煮炼时间的目的,并出现很多的“夹生”麻,产品质量降低。故目前未被广泛采用。
因此,消除煮炼液在麻笼体内或体外的无效流失(卽短路),确定适合的麻层穿透厚度,以加快煮炼脱胶速度,降低煮炼后的残胶率和增加单机产量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麻笼结构。新型麻笼由底盘、数个笼体、笼盖组成闭式麻笼。可使煮炼液在循环过程中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流失”。合理分隔和限定了麻层尺寸。使煮炼液能充分地穿透麻层。从而加快新旧溶液的置换,缩短煮炼时间,降低煮炼后的残胶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作具体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径向循环流动为主的麻笼实施例
图2示出轴向循环流动为主的麻笼实施例
图中1——麻笼底盘,2——麻笼笼体,3——麻笼笼盖,4——煮炼锅中央空心轴,5——笼体底板,5A——笼体底匣,6——笼体内筒,7——笼体外筒,8——上匣板,9——下匣板,10——中匣板,a——底盘中央空心套轴,b——内、外筒无孔环带区,A——A型空腔,B——B型空腔,e——A型腔内筒壁面孔,f——B型腔外筒壁面孔。
图示的两个麻笼实施例均由底盘〔1〕,数个笼体〔2〕(图中为三个笼体),笼盖〔3〕等构成。数个笼体〔2〕由底盘〔1〕的中央空心套轴a定心,分层叠置在底盘的底板上。笼盖〔3〕定置在顶层笼体的顶端面上。
图1所示麻笼的数个笼体〔2〕,均由底板〔5〕同心的内筒〔6〕、外筒〔7〕组成一个环形敝口构件。内筒〔5〕、外筒〔6〕除上部设置一段无孔环带区b外其余部分加工均布的孔眼。无孔环带区宽度b控制在单层笼体深度的0.1~0.2范围内。底板〔5〕上亦加工有均布的孔眼。麻笼整体安置在煮锅中,当循环泵的进出口分别与煮炼锅中央空心轴〔4〕和煮炼锅相通时,煮炼液在循环泵的作用下,通过煮炼锅中央空心轴〔4〕、底盘中央空心套轴a、内筒〔6〕的孔眼,径向穿透麻层,自外筒〔7〕的孔眼流入煮炼锅。或反向循环流动。而笼体底板〔5〕上的孔眼,则沟通各层笼体间的液流,产生轴向径向流动。为保证合适的麻层穿透厚度和原麻的足夠装填量,麻笼外筒和内筒的半径差值与外筒直径之比值,应根据麻笼直径的大小控制在0.2~0.4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空工业部第六○八研究所,未经航空工业部第六○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