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软颗粒饲料机无效
申请号: | 86210666 | 申请日: | 1986-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8621066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铎;陈振国;张洪炎;庞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N17/00 | 分类号: | A23N17/00 |
代理公司: |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红兵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饲料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饲料加工设备的改进。
现有的软颗粒饲料机,其制粒部分一般采用整轴式搅龙,其缺点是搅龙磨损后不便于更换也不便于维修,再者,由于搅龙的筒身没有漏料孔,当主轴反转倒料时,物料常被挤进油封或轴承而将轴卡死,不仅影响机具寿命,使用也十分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不足,设计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特别是便于换件及维修,生产率较高的小型软颗粒饲料机,该机可供农村养殖专业户、饲料专业户和小型渔牧场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搅龙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轴连接端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搅龙轴连接端结构图;
图5: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6:为图4的B-B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漏料孔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筒身内壁结构及喂料示意图。
由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即动力、传动和制粒部分。制粒部分包括筒身3、搅龙4、主轴11、模板5和切刀6。其它各部分的详细结构是,1为料斗,2为插板,7为机架,8为动力(即电机),9为皮带传动机构,10为漏料孔,12为轴承,13为轴承座,14为油杯,15为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预先混合均匀的物料,由料斗1喂入,再经搅龙4轴向输送、挤压,最后从模板5的孔中挤出,呈圆柱条状的饲料经切刀6切断或自行折断成为颗粒饲料。
由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搅龙为半轴式变距变径结构,其直径(即外径)向出料方向逐渐增大,搅龙的螺距沿出料方向由大到小,其螺纹沿出料方向由深到浅,使输料容积逐渐缩小,并使物料逐步受到挤压,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模孔的出口总面积,利于提高生产率,而且由于喂入口容积较大,改善了喂入性能。搅龙4采用半轴式结构与主轴(即传动轴)11分别制造,使搅龙的拆装、换件和维修十分方便(主轴一般不易磨损,不必经常换件,因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就相应节约了生产成本)。
由图2、3、4、5和图6所示,搅龙4的小端有一凸台,该凸台正好与主轴11的一端面开有相应形状凹槽直接连接,二者紧密配合,无须螺钉固接。搅龙4的大端有一圆柱形轴,该轴装在模板5中心孔的铜套中(采用铜套可减少搅龙轴和模板的磨损)。
筒身3的内腔与搅龙4互相配合,二者组成制粒腔,筒身内腔也呈圆锥形,其直径向出料方向逐渐增大,筒身内壁(见图8)有多个轴向矩形槽(也可以是它类型的槽,例如半圆形的,“V”形的;其排列方式可以是轴向的,也可以是螺旋状的),其作用是,当物料被填满时,可起到增大阻力作用,因而可提高生产率。此外,筒身3的内壁与搅龙4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其作用是保证物料随搅龙一起向前输送而不打滑。
由图7,筒身3的下部靠近轴承15有一漏料孔10,因而避免了主轴11在反转倒料时,物料被挤进油封或轴承而将主轴卡死的现象发生。此外,筒身上还设有一油杯14,以保证轴承的润滑。
由图8,本软颗粒饲料机的喂料口偏向主轴11中心线的一侧,使物料切向喂入,从而改善了喂入性能。
实施例:
搅龙4的小端直径可为78mm,大端直径可为99mm,其螺距和直径(即内径)变化范围,使物料的压缩比达到1.5~2.5。为了延长搅龙寿命和便于制造,可以采用耐磨的金属材料,例如球墨铸铁一次铸造成型,所述的筒身3也可以采用上述材料制造。模板5的孔径是根据渔业生产或畜牧业(例如养禽业)的实际需要确定的。例如一般小鱼用颗粒饲料可选用2~4mm的孔径,大鱼用颗粒饲料可选用6~8mm的孔径,禽类颗粒饲料可选用4~12mm的孔径,模板的厚度需兼顾颗粒的坚实度和生产率,孔的排列需保证有高的开孔率。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可以选配3瓩电机(AC、380V),也可以用类似功率的其它动力机构如柴油机或汽油机代替,主轴11的转速可为230~300转/分,传动机构可采用一级三角皮带直接传动,而不必另外采用其它减速机构。
本机具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拆装、维修和提高生产率等特点。适于制造鱼类饲料和畜禽饲料,可供农村养殖专业户、饲料专业户和小型渔牧场使用,也可供科研单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10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
- 下一篇:搓盘式捻接器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