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机械去除钢带氧化物的轧机无效
申请号: | 87100084 | 申请日: | 1987-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0084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12 |
发明(设计)人: | 威尔弗里德·鲍尔德;卡尔-厄恩斯特·鲍克;汉斯·罗门;曼弗雷德·弗里茨;弗里德里克·霍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SMS舒路曼-斯玛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4 | 分类号: | B21B4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备麟,杨松龄 |
地址: | 联邦德国杜塞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去除 氧化物 轧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剪切轧制法通过减径辊对已经热轧的钢带进行机械法预除氧化物的轧机。
在热轧带钢时,金属带的表面会牢固地附着一层很硬的氧化层。在这些钢带进行塑性加工之前,尤其是在冷轧机中进行加工之前,必须去除该氧化层,以防止将氧化物轧入钢带中造成表面的缺陷。通常采用化学法在酸洗池中去除氧化层。然而,对于一般的氧化层厚度要求有很长的反应时间,这样使酸洗池的尺寸过大,而且必须长时间地保持池中的浓度不变,还给以后的除酸带来很大困难。专利DE-PS886585中所介绍的用磨削或铣削法机械去除氧化层的设备不考虑钢带的型面,这样,当边上的氧化层尚未除去时,钢带中间的金属却已被削去。用磨料颗粒和泥渣-水-混合物对钢带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不太有效,因而使去除氧化层工作线距离过长,而且会损伤钢带的表面(DE-PS2931229)。专利DE-AS1248600推荐了一种去除氧化层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从轧制传送线来的钢带应在很大的拉应力作用下通过减轻辊。为了能产生要求的很大的拉力,前后均须安装与减径辊轧机相应造成拉力的滚子排列,因此去除氧化层的装置过长,而且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根据SU-PS560657采用按剪切轧制法同时弯曲和移动,借助于减缩率以提高去除氧化层的效率。其缺点在于,所涉及的工作辊中约有一半被进入及排出的钢带缠绕,而且实际上不可能考虑钢带的型面,这样对于中间略微厚一些的普通钢带型面,选择辊的曲面也仅能使轧辊间隙适应于一种加载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借助这种轧机可以在钢带以简单的形式进入轧机或不需要在轧制工作线中有很长的轧机机列的情况下,机械地疏松、破裂及去除氧化层,而且它造成一个能适应于型面均匀的或不同的以及变化的钢带减缩率。
实现上述目的之本发明的特征为:轧机至少具有两个可轴向相对移动的互补轧辊,辊身表面呈“S”形,在轧辊处于某一轴向位置时,其外廓紧密无缝地相互配合,工作辊具有互不相同的圆周速度。
相应于剪切轧制法应用不同的圆周速度使得在变形区域内得到很大的剪力和伸长,造成氧化层分离和松动。这里所用的轧制压力很小,所以轧机所受的负荷相应减少,因此可以做得比较轻而且紧凑,而且另一方面氧化物块造成压痕的可能性却被消除了。通过轧辊的轴向相对移动使轧辊间隙的形状适应于钢带的型面,这样,钢带在整个宽度上被均匀地辗轧,因此一方面使氧化物能均匀地松动,同时又能得到无应力的钢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按照要求进一步轴向移动轧辊,调整出预定的其它的轧辊间隙形状,使其适合于已经轧制的钢带的型面。通过相应地调整工作辊的平均速度使在轧机前后钢带所受的拉应力应这样来确定,即为了保持这一拉应力,不需要专门的驱动装置,或至少不需要缠绕钢带的缠辊,而这种缠辊有可能使钢带在入口时特别容易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将工作辊的平均圆周速度选为纯剪切轧制和正常轧制的圆周速度之间,纯剪切轧制时,一个工作辊的圆周速度等于钢带进口速度,而另一工作辊以钢带出口速度运行,由此形成一种在正常或剪切轧制之间的混合驱动。因为轧辊的型面是特殊的“S”型辊身磨具,所以这里的平均速度以平均半径上的圆周速度表示,当““S”曲线的幅值较小时也是如此。
本发明的其它结构特征为:
钢带被拉伸和无缠绕地通过工作辊。
工作辊中之一个的平均圆周速度最大等于钢带的出口速度,而另一工作辊的平均圆周速度最少等于钢带的入口速度。
轧机的轧辊装有弯曲装置
至少在轧机前再配备第二台这种轧机。
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器的探测结果调整具有“S”形外廓的轧辊的轴向移动、轧机的轧制力和弯曲力以便得到无应力钢带及预定型面的钢带,并确定减缩率、轧辊力以及工作辊的圆周速度。
轧机设计为双轧辊轧机,而且工作辊具有“S”形外廓。
轧机设计成多辊轧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S舒路曼-斯玛公司,未经SMS舒路曼-斯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