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由氯化钠制磷酸氢二钠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0240 | 申请日: | 198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0240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苏元复;周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25/30 | 分类号: | C01B25/30 |
代理公司: | 华东化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大忱,盛志范 |
地址: | 上海市梅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钠 磷酸 氢二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磷酸氢二钠的生产方法,属磷酸盐生产领域。
磷酸氢二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磷酸盐,目前,该产品的生产以中和法为主,即以纯碱或烧碱中和磷酸而得。1963年,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Brit.Patent 1,036,207(1966)〕曾提出了利用烷基上含有一至五个碳原子的低分子量胺类溶剂,实现了完全由氯化钠取代纯碱或烧碱制取磷酸氢二钠,但因溶剂与水完全互溶,因此,损耗较大,操作复杂,未能在工业上大规模实施。1972年,J.E.Baker〔U.S.Patent 3,661,513(1972)〕提出了利用与水不互溶的长链脂肪族仲胺来进行生产,但这种方法仍需加入一定的纯碱或烧碱。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方法中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既能实现完全由氯化钠取代纯碱或烧碱,又能以较低的能耗和操作成本制取磷酸氢二钠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非均相复分解反应
在略高于室温的条件下,利用与水不互溶的长链脂肪族伯胺类溶剂,从水溶液中选择性地萃取盐酸,完成由氯化钠和磷酸生成磷酸氢二钠的复分解反应。其反应方程为:
S即为伯胺类溶剂。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氯化钠即为通常的食盐,使用前应预先加以洗涤,使其含量达98%以上。磷酸中P2O5含量为5~60%。有机溶剂由长链伯胺类萃取剂与稀释剂混合而成,伯胺类萃取剂的分子量在250~600之间,常用的有仲胺基伯胺(如:N-1923)与二十烷基伯胺(如:Primene JM-T或N116)等。稀释剂可用芳香烃、环烷烃、脂肪烃以及苯、氯仿等,但一般以选用煤油为宜。
在制备复分解反应所用溶剂时,伯胺类萃取剂的用量可在5~99%的范围内变动,但以10~40%为最佳。
在上述原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可采用二种方法:
(1)液液固复分解法:(简称一步法)
在溶剂S存在下,使固体氯化钠和磷酸溶液,按照浆液萃取的方式进行液液固非均相复分解反应,直接制取磷酸氢二钠。
反应方程如式(1)所示。
(2)液液复分解反应:(简称二步法)
首先,借助溶剂S从水相中选择性萃取HCl,完成由氯化钠和磷酸制得磷酸二氢钠的反应,然后,再借助溶剂S,完成由氯化钠和磷酸二氢钠反应,制得磷酸氢二钠。反应方程如式(2),(3)所示:
也可以在二步法反应前加一萃取器,使磷酸与溶剂S在萃取器中充分接触,生成负载磷酸的溶剂相S·H3PO4,再进入反应器中按下式进行复分解反应:
然后再按式(3)反应制得磷酸氢二钠。
无论一步法、二步法,均可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即自0℃到100℃皆可,其中以40~60℃为最佳。水溶液中P2O5的含量为5~30%。氯化钠含量可为5~25%(二步法反应时)。
2.冷却结晶分离产品
在略低于室温的条件下,利用磷酸氢二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将磷酸氢二钠以含十二个结晶水的水合物从水相中分离出来,冷却结晶的操作温度可在0~20℃的范围内变化,以10~20℃为最宜。同时,冷却结晶前,溶液中氯化钠含量应低于5%。
3.溶剂再生
在室温下,通常为25℃左右,以氨水中和负载HCl的溶剂,生成氯化铵和S,S可以继续参加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如下式(4)所示:
对于上述三个部分,可用流程图1,2,3来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化工学院,未经华东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天候电子靶
- 下一篇:苯甲醛肟氨基甲酸酯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