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亚铁离子源防除海水养殖中硫化氢无效
申请号: | 87100497 | 申请日: | 198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0497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梁熙亮;王圣义;娄清香;杨芳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洪淑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铁 离子源 海水 养殖 硫化氢 | ||
本发明是属于一种敞开式流动电解质电池快速产生亚铁离子防除海水养殖中硫化氢的新方法。
海水养殖中的硫化氢是由于池底积累的有机质,如残饵、浮游生物的尸骸、生物代谢物等的腐败发酵而形成的。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它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而且能危及养殖生物的生命。在水产养殖中,水中硫化氢的含量是极为重要的水质指标,我国拟定的渔业水质标准是硫化氢的含量不超过0.1ppm。对于海水养殖中硫化氢的防除,目前国外采用在养殖池底按1公斤/米2的用量施加75%纯度的氧化亚铁,以消除硫化氢,代之产生硫化亚铁沉淀。实践证明,该法有效,但因其价格高,在大面积海水养殖中使用是不实际的,因此不能使用。国内有人曾采用在养殖池底按1.5公斤/米2用量施加炼铁矿渣,其有效成份为硅酸铁等,但因炼铁矿渣中含硫及其它有害杂质,对养殖生物是利少弊多,也不能采用。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水产养殖行业中一直受到硫化氢的危害,其防除方法尚未得到解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投资少、快速、方便、容易制取对养殖生物有利的亚铁离子的方法,采用此法产生的亚铁离子与养殖池中的硫离子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从而达到预防和消除养殖池中硫化氢的目的。
本发明的要点是采用原电池制取亚铁离子。
负极:铁管或铁板
正极:铜、石墨、镍、镶铂、钛基贵金属等难溶性电极材料,相应负极作成管状或板状。
电解液:流动海水
组装方式:敞开式
在实际应用中,将两电极短路相接,从而达到速生亚铁离子的目的。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防除海水养殖中的硫化氢,其装置简单,只需用铁管或铁板作负极,用铜、石墨、镍、镶铂、钛基贵金属等难溶性电极材料,相应负极做作管状或板状作正极,固定在流动作业的投饵船上或海水进水闸门处,使用寿命长,只需要一次性投资、使用方便,能快速地使整个养殖池中均匀地获得亚铁离子,达到全面防除池中硫化氢的目的。根据养殖过程中实际测得的硫含量,按反应的等当量关系,施加过量的亚铁离子,可完全沉淀硫离子,预防效果达100%。
实施例: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实际采用的亚铁离子源装置是用10根长1米、直径为φ36mm×5mm的铁管作负极,用10根长1米,直径为φ8mm×1mm的紫铜管作正极,将铜管对称套入铁管中,短路相接,构成电极电对而形成敞开式电极电对组。用时浸入养殖池中,以流动海水为电解质,随着投饵船的划动便可源源不断地、快速地产生亚铁离子,电池组与养殖池水面具有一定倾斜度,其斜度的大小以电池组一端贴近池底水表面5~10厘米为宜,电池组固定架上与投饵船相联处配有升降杆,可调节高度,以适应池底的不平(如环沟与底滩)。实践证明,本发明对防除对虾养殖池中的硫化氢的效果显著,现场测量数据如下:
池水中硫化氢浓度为0.0003ppm。
池底上浮水硫化氢浓度为0.018ppm。
池底泥表层间隙水硫化氢浓度0.29ppm。
池底泥5厘米处硫化氢浓度0.35ppm。上述数据与茂野(1975年)用实验查明的硫化氢浓度为0.1~2.0ppm时,对虾失去自身平衡,在4ppm的浓度下对虾立即死亡的水质标准比较,均在安全范围内,历年获得好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技术开发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面站优值的转移测量法
- 下一篇:钢件活化催渗气体快速渗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