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于烃类一次及二次催化水蒸汽转化的联合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7100591 | 申请日: | 1987-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0591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里贾·富特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碳化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5/26 | 分类号: | C10G45/26;C10G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若娟,魏金玺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一次 二次 催化 水蒸汽 转化 联合 方法 设备 | ||
1、用于流体烃类的一次及二次转化的一个联合的、基本自供热的催化方法,此方法包括:
(1)一股流体烃类进料与水蒸汽在装有催化剂的转化装置的管束中进行催化反应,该管束放在一个联合的一次-二次转化装置中的一次转化区内在该一次转化区的壳侧通入从该转化装置的二次转化区出来的热产品流出物,使一次转化区维持在高温下;
(2)将从一次转化区出来的部分转化的产品流出物,通入二次转化区内催化剂床层进料端的无催化剂的反应空间;
(3)将含氧气体引入联合转化装置二次转化区内无催化剂的反应空间,氧气与未转化的流体烃类进料及氢气进行放热反应,使反应空间内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上升;
(4)将反应混合物从反应空间通入二次转化的催化剂床层,在反应混合物中未转化的烃类进料与水蒸汽,在反应混合物通过催化剂床层时进行吸热反应,也就降低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使其从在无催化剂的反应空间中达到的高温降到较低的温度;
(5)从二次转化的催化剂床层的出料端,将二次转化的产品流出物引入一次转化区的壳侧,为在一次转化区中充填了催化剂的反应器管束内部进行的吸热水蒸汽转化反应,供给热量以维持较高的温度;
(6)从一次转化区的壳侧排出冷却的流出物,作为联合的一次-二次转化装置的产品流出物,所要求的流体烃类进料的全部一次及二次转化,是靠用二次转化区的产品流出物,供应一次转化区内需要的基本上全部的热量来完成的,所以基本上取消了对一个外部燃烧燃料的一次转化装置的需要,和(或)免除了以一部分烃类进料作为燃料的消耗。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一次转化区中水蒸汽与烃类进料的摩尔比从约2/1到约4/1,从一次转化区出来的部分转化的产品流出物的温度从约650℃到约900℃。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含氧气体在进入二次转化区的无催化剂的反应空间之前,从约200℃予热到约600℃,氧气与烃类进料间的放热反应,使反应空间内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约930℃。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进入一次转化区的壳侧的二次转化产品流出物的温度从约900℃到约1000℃。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烃类进料包括甲烷。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一次转化区中部分转化的产品流出物,含有约3到20%(体积)干基的未转化的甲烷。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含氧气体包括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一部分烃类进料和水蒸汽,从旁路进入联合的一次-二次转化装置的二次转化区。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从旁路进入二次转化区的烃类进料和水蒸汽,通入该区内催化剂床层进料端的无催化剂的反应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旁路气流,具有水蒸汽与烃类进料的摩尔比从约0.4/1到约1.4/1。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水蒸汽与烃类进料之比约为0.5/1至1/1。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进入联合反应器的烃类进料,约有50%到约80%(体积)由旁路进入其二次转化区。
1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从一次转化区出来的产品流出物,其温度从约700℃到约800℃。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联合转化装置包括一个耐用的壳体装置,而它又包括可将一冷却流体通过内外壳间的环状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冷却流体实际是在联合反应器内反应压力下使用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冷却流体包括烃类进料气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烃类进料包括丙烷或丁烷。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烃类进料包括轻石脑油。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将一部分烃类进料和水蒸汽,由旁路进入一个外部烧燃料的一次转化装置,将从该外部转化装置出来的产品流出物,通入所述的联合反应器的二次转化区内催化剂床层进料端的无催化剂的反应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碳化公司,未经联合碳化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