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功能扳手无效
申请号: | 87100703 | 申请日: | 1987-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0703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珠 |
主分类号: | B25B13/10 | 分类号: | B25B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扳手 | ||
本发明是属于通用的手工工具-扳手。
人们知道,在现有的工具中,活扳手,呆扳手,棘轮套筒扳手和管子扳手,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活扳手能紧固一定形状物件,但往往容易打滑;呆扳手能消除活扳手的毛病,但不具备活扳手的灵活方便性;棘轮套筒扳手紧固力强,且能不移位作往复运动,但也没有活扳手的灵活方便性;管子扳手紧固力特强,能紧固各种形状物件,也具备灵活性,但极易损伤夹持物;且各种扳手均不能兼作他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集中上述扳手优点的多功能扳手。
本发明的主视图(1),俯视图(2),左视图(3),装配图(4)所示,它由扳体(5),活动扳块(8),扳柄(9),销钉(11),倒锁销(12),定销(13),凸销(14),栓销(15),撑杆(16),弹簧(17),按钮(18)所组成。其零件结构与现有的扳手不同,特征在于:扳体(5)中部内有导向槽,后部呈对称分开成两侧;活动扳块(8)的后上部为齿条状,后下部呈凵型且有对称的小导孔;为了作管子扳手使用,在扳体(5)和活动扳块(8)的扳口上有锯状齿,齿向相反;为了便于固定附件,在扳体(5)和活动扳块(8)的外侧各有一条半园槽;扳柄(9)前部呈曲线状,中部有倾斜的二阶孔;为能兼作他用,销钉(11)和定销(13)均有对称的中心孔;倒锁销(12)的中部横断面呈半园形。
本发明的装配关系为:先将扳柄(9)首端插入活动扳块(8)的后下部凵形槽内,把凸销(14)插入活动扳块(8)的小导孔并穿过扳柄(9)首端的小孔作连接;把倒锁销(12)插入扳体(5)上部的孔内,销的平面与扳体(5)内的导向槽平行;再把活动扳块(8)和扳柄(9)一起装进扳体(5)内,扳柄(9)前部的大孔与扳体(5)后上的孔对齐并插进销钉(11)作铰连接;再装上定销(13);把撑杆(16)插进扳柄(9)中部的斜孔内,撑杆(16)的孔与扳体(5)后下部的孔对齐并装上栓销(15),在扳柄(9)中部的斜孔上放进弹簧(17),旋上按钮(18)即安装完毕。(见装配图4)。
本发明使用时:把扳柄(9)上的按钮(18)按下,通过撑杆(16),栓销(15)从而使扳体(5)旋转。扳口则自动张开,卡在物件上放松按钮(18),扳口则在弹簧(17)的作用下闭合。它的工作原理为:以销钉(11)作支点,扳柄(9)末端为动力臂,首端为阻力臂的杠杆原理机构。从而拨动在扳体(5)内的活动扳块(8)在导向槽内作移动而达到闭合。反之则靠扳柄(9)首端的凸销(14)在活动扳块(8)的小导孔内作带动而张开;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具有消除打滑现象;扳手向相反方向旋转,扳口则张开。所以亦具有在不移位的情况下作往复运动;因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亦越大,扳口带齿状的多功能扳手能作管子扳手使用,且较之现有的管子扳手更方便灵活。
本发明在需作他用时:先将副柄(20)卡在扳手的后下部(如附件装配图(19)所示)把顶尖(22)对正销钉(11),定销(13)的中心孔并拧紧即可作平口钳使用,副柄(20)前为方头锤,后为元钉起子;把尖钳口(26)的凵形槽装进扳口,凵形槽上的孔与扳手外侧的半园槽对齐,插上偏心轴(24)旋紧即可作尖咀钳使用;扳手装上剪刀口(28)即可作剪刀使用(见附件装配图(19)),能剪纸、橡胶、铜、铁、铝等;扳手装上凸钳口(30)和凹钳口(32)即成半园钳,能把金属线任意弯曲;扳手装上模垫(34)拧上所需的小型冲模,可作小型冲压机使用(如图(34)的虚线),即可冲纸、橡胶、铜、铁、铝等金属薄片。
本发明集中了现有各种扳手的优点,还可兼作它用,具有实用,灵活,方便的性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附图如下:图(1)为扳手主视图,图(2)为扳手俯视图,图(3)为扳手左视图,图(4)为扳手装配图,图(5)为扳体,图(6)为扳体俯视,图(7)为活动扳块剖视,图(8)为活动扳块,图(9)为扳柄,图(10)为扳柄俯视,销钉(11),倒锁销(12),定销(13),凸销(14),栓销(15),撑杆(16),弹簧(17),按钮(18)等从略,图(19)为附件装配图,图(20)为副柄,图(21)为副柄俯视,图(22)为顶尖,图(23)为顶尖左视,图(24)为偏心轴,图(25)为偏心轴左视,图(26)为尖钳口,图(27)为尖钳口俯视,图(28)为剪刀口,图(29)为剪刀口俯视,图(30)为凸钳口,图(31)为凸钳口俯视,图(32)为凹钳口,图(33)为凹钳口俯视,图(34)为模垫,图(35)为模垫俯视。
补正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珠,未经陈海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窑炉N—开关过程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铸钢件水溶性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