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蟾制备抗癌药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0876 | 申请日: | 198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0876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郭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世杰 |
主分类号: | A61K35/56 | 分类号: | A61K35/56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高杰,龙锋 |
地址: | 辽宁省金县***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抗癌 药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的制备方法。
现有的用蟾制备抗癌药物的方法,如《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杨今祥编)一书中提供的几种制备工艺。其中胜癌片制备工艺是取蟾蜍皮在100度沸水中煮1-2分钟,取出烘干,研成粉末;加2倍量氯仿浸渍24小时,压干;再加2倍量醋酸乙脂浸渍24小时后,取出压干,加入适量辅料后压片。上述制备工艺存在着工艺复杂、操作不便等问题,用上述工艺制备的胜癌片在临床上应用于抗癌也无明显的特殊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工艺复杂、操作不便以及药效不明显等问题,力求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用蟾制备抗癌药物的方法,并且使上述方法制备的药物应用于抗癌具有明显的特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带有约0.5克蝇卵的蟾蜍放置在温度为20~27摄氏度的环境中,经过约48~96小时后,将生成的蟾虫和蟾蜍的余骸一同放置在温度为60~130摄氏度的条件下烘干后制成抗癌药物。
上述所说的蟾蜍可以选用中华蟾蜍或黑眶蟾蜍。
上述所说的蝇可以选用大头金蝇或绿蝇。上述所说的蝇卵是指排离蝇体之外的卵或排离蝇体不超过5小时的幼虫,将这种幼虫移置到洁净的蟾蜍(应清除内脏)体内,幼虫的数量约为0.2~1克,一般选约0.5克。
将带有蝇卵的蟾蜍放置在器皿中,置于温度为18~30摄氏度(最佳温度为20~27摄氏度)的环境中,经过约48~96小时后,幼虫生成蟾虫,蟾虫的长度约为8mm~15mm,形状似五谷虫。幼虫在生长的过程中,吞食了蟾蜍的肉体,逐渐长大,当长到约10mm长时,就可将蟾虫和蟾蜍的余骸一同放在温度为60~130摄氏度的条件下烘干,粉碎后可制成片状或粉末状用于口服,治疗各种癌症。此药的用量一般每次0.5克左右,根据病情轻重,可适量减少或增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用本发明生产出的抗癌药物,经过对四名晚期癌患者试用,具有明显特殊的效果,患者病情均都全部好转。药物的毒性对人体没有损害,并无付作用。
发明人曾实施过本发明,选中华蟾蜍除去内脏清洗干净,将0.5克的大头金蝇卵移至其体内,并将其放置在温度为24度的环境中,让卵生长成幼虫,再由幼虫长成蟾虫,经过72小时,蟾虫长至约10mm长,即可将蟾虫和蟾蜍的余骸放在温度为80度的条件下一同烘干,粉碎后即可制成片状或粉末状的抗癌药物。
目前尚未对此药进行药理分析和组分化验,但是此药的抗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有效率可达百分之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世杰,未经郭世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激肽拮抗剂和它们的应用
- 下一篇:链条式往复抽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