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氮温区超导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7100997.8 申请日: 1987-03-02
公开(公告)号: CN1037365A 公开(公告)日: 1989-11-22
发明(设计)人: 赵忠贤;陈立泉;杨乾声;黄玉珍;陈赓华;唐汝明;刘贵荣;崔长庚;陈烈;王连忠;郭树权;李山林;毕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22C29/12 分类号: C22C29/12;C22C1/04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专利办公室 代理人: 高存秀,张爱莲
地址: 北京6***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液氮 超导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是关于一种低温超导合金材料以及制备这种材料的方法。

世界上第一位发现超导体的科学院是荷兰的昂尼斯教授,他发现的第一个超导体是水银,并测出其转变温度为4.2K,截止到1985年底人们已经制造出上千种超导体,其中转变温度最高的铌三锗也只有23.2K,这就是说超导体的使用都要在液氦温区(4.25K附近)进行的。世界上现有200多个实验室进行低温超导材料的研究,瑞士科学家最近在Z.Phys.Condensed Matter Vol64 Pl98(1986)发表文章,认为在Ba-La-Cu-O系统中有可能有高Tc的超导性,并叙述了用Ba、La、Cu三种元素的硝酸盐的水溶液与草酸共沉淀,在低氧高温度下反应而制备,而且他们认为只有这种方法可行。但是这种方法工艺复杂,化学成份偏差较大,所制备出的超导体转变温度低,至今瑞士科学家并未做出在液氮温区超导合金和未见世界上公开报道液氮温区下的超导合金及公布它的制备方法。

超导性是指在非常冷的状态下物体电阻完全消失的现象。部分金属及上千种合金和化合物都有超导电性。如果物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完全消失,那么把这种物体做成电缆它将没有任何电能损耗,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这是多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但要把超导体投入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其中提高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人们发现的上千种超导体中,其转变温度最高的铌三锗也只有23.2K,那么这意味着超导体的使用都要在液氦的温区进行,因而需要许多极低温设备和技术,价格昂贵,大大地限制了超导体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液氮温区的超导合金,克服超导合金只能用液氦做冷却剂的缺点,从而使超导体的应用大大前进了一步。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操作、工艺简单、设备低廉的直接烧结法来制备液氮温区超导合金。

本发明是以Ca、Sr、Ba、Cu、Ag、La、Y、Sc八元素的相应的氧化物如:CuO、CaO、BaO、Y2O3、La2O3、Sc2O3、Ag2O、SrO或者该元素相应的硝酸盐或碳酸盐如Ba(NO32、BaCO3等为原料,按BxRe5-xT5O5(3-g)其中B=Ca;Sr;Ba;Re=Y;La;Sc;T=Cu;Ag;X=0.1~0.9,y=0.01~0.75配比经直接烧结法。制备出液氮温区的超导合金,本发明的液氮温区的超导合金起始超导转变温度为110K,中点转变温度92.8K,零电阻温度78.5K,转变宽度为4K。

本发明采用直接烧结法制备液氮温区的超导合金,选用市售的,一般纯度为99.99%和分析纯以上的Ca、Sr、Ba、Cu、Ag、La、Y、Sc的氧化物或硝酸盐或碳酸盐按BxRe5-xT5O5(3-g)

式子进行任意的组合配料,其中B=Ca、Sr、Ba;Re=Y、La、Sc;T=Cu、Ag;X=0.1~0.9,y=0.01~0.75,可以组合成Ca-Y-Cu-O合金,也可以组成Sr-La-Cu-O,也可以组成Sc-La-Ag-O,也可以组成Ca-La-Cu-O共18种。按所选择的组分称好料,用玛瑙研钵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将粉末放入金属模具中压实压成一定形状,放入耐火材料的坩埚中,如铂金、氧化铝、石英、也可以不压成块直接放入耐火坩埚中,再将已装配好料的坩埚放到大一号耐火材料坩埚中去,这主要为了使样品周围温度均匀,并容易控制气氛。下一步把装配好的这套坩埚置于管式或箱式电炉中,以35℃-200℃/小时的升温速率升温,当温度达到900℃-1400℃时恒温3-6小时进行固态反应,恒温是为了使其反应充分。然后使炉温冷却到室温,取出样品研磨半小时,再装入耐火坩埚内升温到900-1400℃恒温三小时进行再烧结,即可得到液氮温区超导合金。另外在两次分段烧结过程中炉内充以惰性气体(N2,A)或氧化或还原气氛(H2,CO2等),充气的流速为0-500ml/分钟,或者充空气或缺氧气氛(<10-2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9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