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轨加压焊接之钢轨夹持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7101709.1 | 申请日: | 198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82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之彦;森重英治;森三郎;关野昌治;三井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钢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1B29/46 | 分类号: | E01B29/4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轨 加压 焊接 夹持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一对钢轨的端面作加压焊接时,将钢轨按正确相对位置关系夹持的方法,以及实现该种方法所用的夹持设备。
在一对钢轨端面上用加压焊接取得接头的连接状态,如果接头出现任何侧向偏移,或接头的上表面的高度和接头的调直有变化等等的连接状态,会大大影响钢轨车辆的乘坐舒适感,运行稳定性,噪声高度等等,尤其高速车辆运行的钢轨接头要求较高的精确度。钢轨接头的这种缺点,是因为铁道本身有制造精度的问题,或有加压焊接前的钢轨夹定精度问题,所以待接钢轨必须消灭钢轨的制造精度问题,按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首尾相连,尤其在焊接前,要消灭钢轨的弯曲变化。
这类型在一对钢轨加压焊前将钢轨夹持的方法和设备,其一例如日本专利公告第56-136292号所揭示,该专利的受授人与本申请案同。但是,由于这种传统夹持方法和设备,使用一个系统,同单一的液压缸组,通过连杆装置,将一对钢轨同时作垂直方向和侧向的夹定,在夹定过程中,在对钢轨作相对的垂直位置和侧向位置调节后,必须操纵油缸组,尤其是侧向位置的调节作业,要求操作者爬到压焊机下面,更换用螺栓固定在夹持装置上的一对夹颚,或插入调节垫片作侧向位置的调节。由于这操作和两钢轨之间确定调直的操作需要重复多次,由于将两轨在一直线上正确夹定通常需要约十分钟之多,又由于随后的加压焊接本身只需要几分钟,所以不利之处是几乎全部操纵时间,都消耗在钢轨的位置调节上了。
在美国专利US 3802348中公开了一种钢轨焊接装置,其钢轨侧向夹持器的一侧的定位件是固定的,钢轨利用缸筒通过凸轮在另一侧上被推靠固定定位件。但是,在该装置中,当凸轮从其开始位置到与钢轨接触时,该装置的横向移动量很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钢轨的夹持方法和设备,设计目的是克服先有技艺领域中的上述缺陷,特别是可以简单迅速地进行一对钢轨的相对垂直和侧向位置的校准作业。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之所以能取得,是将每一钢轨的夹持,分成互相独立的垂直定位夹持和侧向定位夹持两步。
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方面,当把两接触端面对正时,将两钢轨端部首先在垂直平面中定位,将两轨头部的下表面向上托,使轨头的上表面抵靠校平器的下表面,校平器提供预调节的参考水平。然后用一对夹持装置在两轨端上夹持轨腰的两侧,夹持方式为两夹持装置中的一个,接触轨腰的一侧,用较强的力把轨腰推到预调节的参考位置上,另一夹持装置接触轨腰的另一侧,在相反的方向上用较弱的力向轨腰加力。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钢轨在垂直方向上的校直,可以在作夹持以前,通过调节在各轨端的各校平器下表面确定的参考高度,达到要求校直精度。并且,在作夹持前,通过将各轨端上的夹持装置的行程终点确定的参考位置调节,便可相似地把钢轨的侧向校直调节到要求的精度。
用于实现本发明方法的设备中有一对夹头,用以夹持一对钢轨,钢轨的接触端面相对,两夹头在相应于钢轨的纵向上,仅可向一个方向相互靠近或离开。每一夹头有一个校平器,其下表面确定垂直方向中的参考高度,液压装置用于接触轨头两侧下表面,把钢轨向上抬起,第一夹持装置用于抵靠钢轨腰的一侧,把轨腰推到预调的行程终点,也就是参考位置上,第二夹持装置用于抵靠轨腰的另一侧,用较弱的力把轨腰推向第一夹持装置。最好使校平器的下表面,和液压装置的接触轨头下表面的部分,可作一些相对于钢轨的滑动,因而使钢轨可作少量的侧向活动,而不致使液压装置的上抬的力有明显的下降。在另一方面,第一及第二夹持装置的前端仍可把轨腰在中间夹紧而不任其滑动。在一种理想的形式中,每一个夹持装置有一个液压缸组,和安装在液压缸组活塞杆前端上的夹持颚板。第一夹持装置的液压缸组有可调节的行程终点位置,为做到这点的,举例而言,使液压缸组采用有固定行程长度的类型,使其位置可以调节。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阅读下文关于理想实施方案参照附图的叙述,便可更加了解,叙述仅作为举例而并无制约意义。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钢轨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沿图1中线Ⅱ-Ⅱ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线Ⅲ-Ⅲ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钢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钢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17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聚四氟乙烯防腐制品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