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节电万用双层电炉无效
申请号: | 87101786 | 申请日: | 198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1786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跃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电 万用 双层 电炉 | ||
本项实验室普通电炉结构的改进方案属于电炉制造工业。
目前在实验室里广泛使用的双层电炉主要由电炉丝1、炉板2、高温瓷柱3、上层炉壳4、绝热板5、下层炉壳6、及电源棒7等组成。结构有两类,一类是把高温瓷柱3和上层炉壳4和下层炉壳6一起固定,炉板2放在高温瓷柱3上,上层炉壳4和下层炉壳6之间夹一片绝热板5。这类电炉由于炉板2反面的热幅射,使上层炉壳4的温度升得很高,热量透过绝热板5后也使下层炉壳6发烫,因此从炉壳上浪费的热量较大,功率还不能调。另一类是把绝热板5夹在炉板2及上层炉壳4之间。这类电炉的热量从炉板2上直接透过绝热板5,传递到整个炉壳上,使之发烫,热损失大,功率也不能调。就是用得较广的万用电炉,电利用率更低,它是用增加电炉板2外面的电炉丝长短来改变功率的,损失最高达50%。本方案对炉板2底面幅射的损失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功率调节应用了晶闸管交流调节电路。
本项改进方案的目的是采取可能的方法节电。在此采用了如下措施:
一、在炉板2与上层炉壳4间增加绝热层,以减小炉板2对上层炉壳4的热幅射强度;
二、在绝热板5和上层炉壳4的反面之间铺一层耐热纤维或夹一片纤维毡子8,以降低该面对下层炉壳6的幅射,这样下层炉壳6的温度比室温高得不多,不致于影响安在里面的功率调节电路中双向可控硅及散热器的散热。
本项在结构上的改进是适当增加上层炉壳4的深度,在炉板2及上层炉壳4之间填些绝热纤维丝9以减小炉板2对炉壳4的热幅射或传递。如在炉板2与上层炉壳4里的绝热纤维丝9之间增加反射板10,效果更佳,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反射板10可以做成平面的或凹面的。反射板10应用反射系数大的耐高温材料或熔点高的金属材料做。对于金属如用工业铝做的应抛光反射面,也可在反射面上刷耐高温且反射率大的涂层。
在绝热板5和上层炉壳4间纤维毡子8可采用先铺匀纤维在绝热板5上,稍稍压一下,再用固定螺丝钉11把它夹在5和4之间。或将纤维丝先集中层压成一定厚度及松紧度的毡子8,把粘子8夹在5和4之间,再上螺丝钉11。
功率调节电路的原理如图2所示,它是利用改变电的导通角大小来调节功率的。该电路在调节范围内可任意调节,并且电能几乎全在炉板2里转化为热,安装时将图中的元件焊在印刷板上,再把印刷板固定在下层炉壳6里。或者把双向可控硅及散热器16和电位器装近些,其它元件直接焊接。
以上所述的结构方案也适用于把凹面电炉板组装成的电炉。
按本方案制造出的产品和现有的双层电炉及万用电炉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降低了热幅射损失;
2、正是因为有优点1所以调功率电路装在下层炉壳6里能正常工作、结构紧凑,和万用电炉相比功率调节范围大,节电最高可达50%。
在附图中图1仅对本结构改进方案的上层炉体进行了半剖视,图中各数码代表的名称如下:
1-电炉丝、2-炉板、3-高温瓷柱、4-上层炉壳、5-绝热板、6-下层炉壳、7-电源棒、8-纤维毡子、9-绝热纤维丝、10-反射板、11-固定螺钉、12-小高温瓷柱、13-绝缘瓷、14-螺钉、15-瓷套管、16-散热器及双向可控硅、17-功率调节器W、18-导线。
图2是功率调节电路原理图。
现在根据附图介绍一种实施本方案的过程。
首先把纤维毡子8夹在绝热板5和上层炉壳4之间,用固定螺丝11把它们固定在一起。把高温瓷柱3安放在上层炉壳4及下层炉壳6之间,用固定螺钉把上下两层炉壳固定住,接着用绝热纤维丝9填在上层炉壳4里。用螺钉把小高温瓷柱12固定在抛光的用工业铝做成凹面的反射板10上。炉板2在反射板10上,并放在上层炉壳4里的绝热纤维丝9之上。把螺钉14插进炉板2的固定孔里,一直穿出上层炉壳4。套上绝缘瓷13,上螺丝,使炉板2及反射板10等固定在上层炉壳4上。
其次把散热器及双向可控硅KS16用绝缘子把它们固定在下层炉壳6里,功率调节器W安在下层炉壳6上,按图2将各元件直接焊好。把绝缘瓷13套住电源棒7固定在下层炉壳6上。
再次把电炉丝1盘在炉板2里,两端穿过炉板2、反射板10、上层炉壳4、绝热板5及下层炉壳6等,将瓷套管15把它们套住,一根接在电源棒7上,另一根与导线18接稳后和KS的一极相联。最后用导线18将KS的另一极和电源棒7相接,其电路见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跃,未经李东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1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挤出复合、挤出涂布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碟形阀的阀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