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含硅量为2—22(重量)%的铝—硅合金的制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7101972 申请日: 1987-03-17
公开(公告)号: CN87101972A 公开(公告)日: 1988-10-12
发明(设计)人: 瓦迪姆·彼得罗维奇;伊夫琴科夫;尼古莱·安德莱维奇·卡卢茨斯基;埃都阿尔德·阿莱塞维奇·伊西多罗夫;维克多·格尔基耶维奇·西罗登科;维克多·西曼诺维奇·舒茨特罗夫;格那迪·阿历山德罗维奇·帕克霍莫夫;弗多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台普里科夫;奥莱格·塞尔格维奇·克罗莫夫斯基克 申请(专利权)人: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拉脱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物理所磁体动力学设计科
主分类号: C22C1/02 分类号: C22C1/02;C22C21/02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唐跃,俞辉君
地址: 苏联列***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含硅量 22 重量 合金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及合金的冶金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与含硅量为2-22(重量)%的铝-硅合金的制造方法有关。上述合金可用于汽车工业、拖拉机制造中所需异形铸件的制造以及用于日用品生产中。

制造含硅量为2-22(重量)%的铝-硅合金的一种已知方法包括:把晶体硅装入反射炉底部,所装入的晶体硅为圆锥状,然后把液态铝浇入上述反射炉炉床之中,炉温为780-820℃,并以人工方式将生成的铝-硅熔体进行周期性的搅拌[见I.A.Troitsky,V.A.Zheleznov所著“铝冶金学”一书,1977年出版,苏联“Metallurgiya”出版社出版(莫斯科),第367页;另见G.B.Stroganov,V.A.Rotenberg所著“硅铝合金”一书,1977年发表,苏联“Metallurgiya”出版社出版(莫斯科),第208-211页,重点在第210页上]。

此外,另一种制造含硅量为2-22(重量)%的铝-硅合金的已知方法大体上与上述方法相似,但所生成的铝-硅熔体的搅拌是利用该熔体本身液流的流动而实现的,使金属熔体通过炉床的几何中心流到所装入的圆锥状晶体硅的上部(见USSR Inventor′s Certificate No.629429,Int.Cl2.F27B 17/00,Bulletion“Discoveries,Inventions,Industrial Designs,Trademarks”No.39,Pubished October 25,1978)。

这些已知方法的缺点是:制造铝-硅金属的过程需在高温下(780-820℃)进行,结果造成成品合金中氢和氧化铝的含量均有增高,因而降低了所制成的合金的质量,并加大了炉料的不可回收性消耗。

在已知的方法中,采用上述技术工艺进行铝-硅熔体的搅拌时,会使块状晶体硅飘浮在液态熔体的表面上,结果造成了硅的氧化,并使其随炉渣一起损耗掉。

我们把如下的一项任务作为本发明的基础:在制造含有2-22(重量)%硅的铝-硅合金的方法中,应当改变金属熔体的搅拌条件和炉床的加热规程,以期降低合金中氢和氧化铝的含量,最后达到提高合金质量的目的,并大大减少炉料的不可回收性消耗,同时也避免块状晶体硅浮在液态熔体的表面上,因而也就减少了它氧化的机会以及它随炉渣流走而造成的损失。

为解决上述任务,曾提出了一种制造含硅量为2-22(重量)%的铝-硅合金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要点:把晶体硅装入反射炉炉底,而且所装入的晶体硅应呈圆锥状,然后在780-820℃的温度下把液态铝浇入上述反射炉炉床之中,利用已生成的铝-硅合金熔体所形成的液态金属流进行搅拌,此时,按照本发明,液态金属流应流到所装入的锥形晶体硅的锥底,按液态金属流的轴线计算,它的流速须保持在0.5-0.8米/秒的范围内,在开始搅拌的同时,务使炉床中金属熔体的温度降低到670-750℃,并在该温度下对熔体进行搅拌。

按照上述的流速(0.5-0.8米/秒),按液态金属流的轴线计算),使熔体的液流流到所装晶体硅的锥底部分,从而保证了晶体硅能够从圆锥体底部逐渐开始溶解的条件。这就促进圆锥体逐渐下沉,因而,使块状的晶体不会飘浮在液体熔体的表面上,于是避免了硅的氧化以及随炉渣流走而造成的损失。

保证具备良好的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的种种条件,并实现上述的搅拌条件,就能够使制备过程的温度降低到670-750℃,于是降低了合金中氢和氧化铝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合金的质量,并大大减少炉料的不可回收性消耗所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制备的过程可以使能耗大大降低。

本发明规定液态铝浇入反射炉炉床的温度为780-820℃,这个浇注温度是由反射炉的工作特性,以及在该炉中制造合金所进行过程的条件所决定的。

如上所述,在所提出的方法中,须使液态熔体流到所装入的晶体硅圆锥体的底部,沿金属熔体流的轴线计算,流速应为0.5-0.8米/秒。沿轴线计算,金属熔体流的推进速度低于0.5米/秒是不适宜的,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炉床中液态熔体的运动从原来的状态转入了平稳的层流区,于是降低了搅拌的效果(即降低了炉床金属熔体自身体积内的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的效果)。沿轴线计算,金属熔体的推进速度若高于0.8米/秒,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再进一步提高过程的各项效益指标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拉脱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物理所磁体动力学设计科,未经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拉脱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物理所磁体动力学设计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1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