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高强韧性工模具钢无效
申请号: | 87102018 | 申请日: | 1987-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018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冶金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8/28 | 分类号: | C22C38/28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子玉,张妮妮 |
地址: |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韧性 工模 | ||
本发明系高强韧性工模具钢。其主要特征是综合性能良好,强韧性见著,强硬性兼优,耐磨性高,高温性能好,因而适用范围广,可作冷热工模具兼用,使用寿命高,比常用工模具钢提高几倍至十余倍。
随着国内外少无切削加工新工艺和难加工新材料的发展,对工模具材料提出各种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高硬度、高红硬性、高强度等,而且还要求有高韧性、高疲劳性等特性。可是,目前国内外大量应用的工模具钢,如W18Cr4V、W6Mo5Cr4V2、Cr12、Cr12MoV等,虽然硬度、红硬性、抗压强度等性能高,但冲击韧性、抗弯强度、疲劳性能等不足,以致制作承受冲击应力较大的工模具,普遍存在着使用寿命甚低的问题。为寻求高强韧性工模具用新钢种,国内外开展了对基体钢类型新型模具钢的研制和应用。例如,美国VASCO公司的MA(5Cr4Mo3W2V)和MotrixⅡ(55Cr4Mo5-WVCo8)钢,日本特殊钢公司的Mo12(5Cr4Mo4W2V)钢;我国的65Nb(65Cr4W3Mo2VNb)钢和O12A1(5Cr4Mo3SiMnVA1)钢(见上海材料研究所编印的“几种新型模具钢”,第2页)等。这些钢,虽然强韧性、疲劳性能等,比常用工模具钢提高较大,但还存在着强硬性、红硬性、耐磨性等不足的弱点,以致钢的适用范围不广,还均属于专用性模具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立足我国资源条件和经济原则,提供综合性能良好、强韧性见著、耐磨性高、高温性能好、红硬性较高的多用性工模具用钢。它既可以作冷作模具,又可作热作模具,既可以作多种冲模具,又可作承受冲击力大的刀具及硅钢片轧辊等,具有一钢多用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两种高强韧性工模具钢,即6W8Cr4VTi(代号GM1)和7Cr5Mo3W2VSiTi(代号GM2)钢。GM1钢的化学成份范围为(重量):碳0.58~0.68%,钨7.5~9%,铬4.2~4.8%,钒0.8~1.2%,钛0.05~0.35%,硅≤0.6%,锰≤0.4%,硫≤0.03%,磷≤0.03%,铜<0.30%,镍<0.25%;GM2钢的化学成份为(重量):碳0.62~0.72%,钨1.6~2.3%,铬4.5~5.2%,钒1.0~1.4%,钙2.8~3.4%,钛0.05~0.35%,硅0.8~1.2%,锰≤0.4%,硫≤0.03%,磷≤0.03%,铜<0.3%,镍<0.25%。
本发明钢化学成分确定的理由如下:
鉴于国内外常用工模具钢强韧性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因其中含有硬度虽高,但脆性大的过量合金碳化物较多,以致制作工模具使用时常易发生拆断、开裂、崩口等形式失效。因此,本发明为通过减少高速钢中的过量合金碳化物带来的脆性,来达到既保持高速钢适当的强硬性而又较大地提高强韧性,以实现一钢多用、适作多种工模具的目的,特在分析国内外现有工模具钢特性的基础上,对两种新型工模具钢的化学成份,既参考了两种高速钢的基本成份(GM1钢系参考W18Cr4V钢的基体成份50Cr4.4 W8.6V;GM2钢系参考W6Mo5Cr4V2钢基体成份50Cr4.6Mo3W2V),又根据碳平衡经验公式(C%=0.033W+0.063Mo+0.200V+0.036Cr+0.250Ti+0.112Nb)和多种强化原理(如细晶粒强化、相变强化、析出强化、固溶强化等),为了进一步提高改善其性能,除适当地提高其碳含量,使钢还保持较高的强硬性、红硬性等性能之外,还结合我国资源条件和经济原则,在两钢中都添加了少量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以进一步提高强韧性、耐磨性等,在GM2钢中,还增加了少量的铁素体强化元素Si,以进一步提高强韧性、疲劳性能等。
为确定Ti、Si、C在钢中的最佳含量,并初步探讨在钢中作用机理问题,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结果,得出如下几点:
1.在两钢中添加0.05~0.35%的Ti,对钢的强韧性(包括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等)提高显著。这主要是由于Ti在钢中起了细化晶粒并改善马氏体形态和弥散析出强化等作用。同时,Ti因在钢中形成高硬度的TiC,分布在高强韧性的基体上,以致对提高两钢的耐磨性也起了重要作用。
2.在GM2钢中将含硅量增加到0.8~1.2%时,能明显地提高钢的强韧性。这主要是Si在钢中强化了基体,起了固溶强化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冶金材料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冶金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用汉码及键盘
- 下一篇:铁路基层公务通信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