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粉云母带胶粘剂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2102 | 申请日: | 198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102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芝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绝缘材料总厂 |
主分类号: | C09J3/14 | 分类号: | C09J3/14;C08L6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衡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桂英 |
地址: |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云母 胶粘剂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高压电机主绝缘材料-粉云母带胶粘剂的制造方法。
桐油酸酐-环氧粉云母带是中国六十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绝缘材料,而双马来酰亚胺改性桐油酸酐-环氧粉云母带是八十年代的绝缘材料。由于它的原材料易得,电气性能优良、压制工艺性好,广泛应用于高压电机主绝缘材料。在长期的生产和使用中,它们都是采用加热聚合的方法来控制胶化时间的,存在云母带内胶胶化时间不稳定,该带的胶粘剂在制造过程中,随原材料的批号不同,胶化时间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夏季终点指标不稳定,很难控制,若胶化时间太短,则制出的粉云母带在压制线圈时,尺寸难达到要求,一级品率低,出现成批报废。若胶化时间太长,则粉云母带在压制线圈时,流胶量大,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气性能,粉云母带的内胶化时间不稳定,是历年来绝缘材料行业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在原材料、混合工艺、制带工艺等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使其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例如,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等四个单位于80~82年共同对5438-1粉云母带进行了质量攻关,从生产管理,原材料检验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但对控制云母带内胶胶化时间的问题还未很好解决,这是因为胶粘剂体系内靠带入的微量水份,游离酸、醇等激发桐油酸酐或桐马酸酐的活性,引发环氧树脂开环,发生交联固化。因此胶化时间强烈受体系所含杂质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工业化生产上很难控制,致使云母带质量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出版的“绝缘材料通讯”1985年第2期第1页报导了陈复和李雅兰两位同志写的:“用添加促进剂控制5438-1粉云母带内胶胶化时间方法的研究”。文章中介绍了选择一种环氧-桐油酸酐胶粘剂的促进剂,这种促进剂对环氧-桐油酸酐体系的主要电气、机械性能不能有不良影响,通过加入促进剂可以方便地调节胶粘剂以及云母带内胶的胶化时间。实验所用的促进剂:(1)、苄基二甲胺;(2)、594;(3)、一缩乙二醇钠;(4)、M。其结果,促进剂M作为环氧-桐油酸酐体系的促进剂是适宜的,产品云母带内胶胶化时间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要求(15~17分/170℃)。以上胶化时间的稳定仅仅是通过三次试验样品来验证,直到现在未见投入工业化生产,并且上述的促进剂M究竟是什么物质至今也未见资料报导。目前国内粉云母带生产所用的胶粘剂仍然是不加促进剂。另一方面,体系的胶粘剂粘度大,由此还造成粉云母带柔软性差,且带在开卷和包扎时常出现断头和拉丝的现象。现有技术浸渍剂的固体含量为54%,溶剂含量占46%。上述添加促进剂M控制5438-1粉云母带内胶胶化时间的浸渍剂中,固体含量为58%,溶剂占42%(见绝缘材料通讯1985年第2期第5页)。可见在制造过程中都使用大量的溶剂,溶剂组分及比例为:甲苯∶丙酮∶乙醇=1∶1∶0.25,毒性较大,云母带进入干燥阶段,大量溶剂被加热挥发,既增加了成本,又污染了环境,并且严重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胶剂及其工艺方法,实现粉云母胶带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绝缘材料总厂,未经衡阳绝缘材料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两种传动液体的液压传动机构
- 下一篇:铁系脱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