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钩器无效
申请号: | 87102290.7 | 申请日: | 198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09727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北京重型机械化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云端,张亦华 |
地址: | 北京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钩 | ||
本发明涉及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的有关机具装置,是根据常见现有实物发展来的。
已公知的脱钩器,是为船只停泊码头后解脱启航或悬挂救生艇安全释放时应用,结构具有锁紧可靠、迅速脱离的优点,适用于使用间隔期长或偶而使用场合。但不适合于频繁使用的场合,该结构包括公知的两杠杆脱钩器,都不能获得满意的传动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获得传动比符合要求的足够大的脱钩器,它能够吊起载荷25T~40T,甚至更重的情况下,能以实现人力、气动力或电磁力的操作,满足可以采取应急脱钩的要求,确保安全作业。同时,这样结构能在操作其杠杆转动,实现载荷脱离后,各杠杆自动复位呈原始静态啮合状况。适合于频繁使用的场合,有利于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设计三杠杆触点式结构,是在一个支承框架(3)上装有第一铰接轴(12)、第二铰接轴(9)、第三铰接轴(6)和挡块(2)、限位轴(10),上述第一铰接轴(12)上装配第二杠杆(11),在第三铰接轴(6)上装配第三杠杆(4),设计第一杠杆(1)和第二杠杆(11)之间的触点K、第二杠杆(11)和第三杠杆(4)之间的触点O均呈线啮合,设计第一杠杆(1)绕其铰接轴(12)轴心作转动所通过第一杠杆(1)和第二杠杆(11)的触点K的切线与上述第一杠杆(1)和第二杠杆(11)之间的触点K同第三铰接轴(9)轴心的连线于下方呈一夹角,该夹角稍大于啮合线处金属之间的摩擦角,所大的角度在8度范围内,以获得其杠杆总传动比在足够大的范围内,满足设计操作脱钩力的要求;设计挡块(2)以约束第一杠杆(1)的转动位移,设计限位轴(10)以约束第二杠杆(11)的转动位移,使得脱钩后立即自动复位呈静态结构状态;设计其总成静态结构的重心线与其起重的吊点P和N的连线相重合,以减少脱钩瞬时的振动力,并保持落钩的吊点N在夯锤的中心线内。
当前国内最大夯锤重为26T左右,考虑到将可能发展为40T以上,而且能以实现专职人员操作的应急脱钩,或司机控制的气动力或电磁力的应急脱钩来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任务。因为在施工的现场总是地面不平整,地基情况复杂,自然环境有时不利,往往在提升夯锤过程中发生“游车”现象,即机具装置失稳。如果“游车”是在提升高度较低时发生的,司机应采取措施是释放吊车钩绳圈筒的制动器,进行放绳扔锤;如果“游车”是在提升高度很高时发生的,夯锤尚未达到规定脱钩高度,司机也只好采取上述放绳扔锤措施,不过会造成圈筒碎裂、钢丝绳报废的后果;如果不采取上述措施,将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本发明传动比可设计在1000~2000范围内,即能满足需要,即任何情况下发生“游车”现象,皆可采取应急脱钩措施。另外,当操作者控制第三杠杆(4)发生反时针转动时,第二杠杆(11)则发生反时针转动,而后,第一杠杆(1)发生正时针转动,由于挡块(2)的限位,反推第一杠杆(1)反时针方向回位,这时,第二杠杆(11)因接受上方限位轴(10)的反推力,早已回到下方限位轴(10)的限定位置,并接受迟后回位的第一杠杆(1)的撞击,再一次反时针转动一个向上的位移,允许第一杠杆(1)继续反时针回位,则第一杠杆(1)直至接受下方限位轴(10)的反推力,开始又作正时针转动。但是,第二杠杆(11)很快接受上方限位轴(10)的反推力,又早已回到下方限位轴(10)的限定位置,接受第一杠杆(1)的撞击,但不允许通过了。不过这个瞬间完成的自动复位过程,是在第三杠杆(4)尚未回位之前才能实现。这对操作者而言是一个容易实现的要求。这样提高机械化程度有利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程度和提高工作效率。还有,确认其重心线与起重吊点P和N的连线重合,可以通过模型静态结构试验实现,从而在空中脱钩瞬时消除其自身摆动,不会碰撞吊臂和确保落钩靠近夯锤锤鼻旁边总有一个趋向中心的分力。这样,挂钩操作者无须施加水平推力。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断面剖视图。
图1和图2是描述了能以额定吊重30T夯锤的发明实例,其中支承框架(3)是在两块厚铁板(15)间,放置定位止推套(14),将螺栓(7)穿过,垫上锁止垫圈(13),再以专用板手紧固,并通过焊接挡块(2)而组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在支承框架(3)以及第一杠杆(1)、第二杠杆(11)和第三杠杆(4)上加工配合孔,对应的装合上铰接轴。依靠支承框架(3)上镗孔位置精度,满足各杠杆的触点K和O能以正确地啮合。加工各杠杆接触处为园柱形,使其杠杆的主动件圆弧内切于从动件圆弧。以实现触点K、O呈线啮合。同时,第二杠杆(11)绕轴心(9)旋动通过O点的切线,必须通过轴心(6),以确保自锁可靠。此实例可获得总传动比为1080。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工艺容易,成本很低,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北京重型机械化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北京重型机械化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2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陶瓷材料用的金属氧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彩色显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