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水稻正三角形栽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2387 | 申请日: | 198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387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季相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相金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正三角形 栽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法。
传统的水稻栽培法,采用垅行分明的形式,主要是为了田间除草。常用的行株距为30×10厘米,30×17厘米,30×20厘米。因为水稻具有较强的分孽能力,密植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前期营养生长过盛,根系分布局部过密,茎叶中后期互相遮光严重,不利于生殖生长,因此,往往表现为穗多,穗粒少、粒小,总产量低。有的地方采用30×23、30×27、30×30、33×33(厘米)稀植栽培技术,虽不同程度地克服了上述缺点,但不能充分地利用地力和有限的光资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找出一种最合理地利用地力和光资源的栽培方法,体现稀中有密,稀密合理的植株分布,从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附图(1)为正方形插秧法示意图
附图(2)为正三角形插秧法示意图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正三角形分布进行水稻栽培。如图(2)所示,正三角形的底边为株距,定为a,则行距(即正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可由勾股定理得出:行距b=
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地块上,设地块边长为A,株距为a,正方形插秧法时行距=株距=a,每边的穴数为A/a+1,总穴数为N1,则N1=(A/a+1)2。而正三角形插秧法,其中一边株距为a,则此边穴数仍为A/a+1,而另一边的行距为
由于地块的大小不同,穴数的变化,N2/N1的值也变化,现将不同的A、a值代入公式(1)列表计算如表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相金,未经季相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化铅多晶薄膜的激光敏化方法
- 下一篇:低档白酒变高档白酒酿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