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具有改进排管容器组件的压水堆无效
申请号: | 87102541 | 申请日: | 198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541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20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埃德文·吉勒;约翰E·古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屋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7/30 | 分类号: | G21C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范本国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进 容器 组件 压水堆 | ||
1、核反应堆包括:一个压力壳(12);支承在上述压力壳(12)内的堆芯,支承在上述压力壳(12)内的可移动的控制棒(30),它由布置在上述堆芯上面空间里的控制棒导向装置(28、32)导向,以及与上述控制棒相连。用来把棒插进和提离上述堆芯的驱动棒(200、201),上述压力壳(12)至少有一个为供给冷却剂到堆芯的进口接管(11),流入的冷却剂向上通过堆芯以后,流过上述导向装置(28、32)到装在压力壳(12)侧壁上的出口接管(13),一个排管容器(50)横跨在上述堆芯上面的压力壳(12)上延伸,它离堆芯有足够的距离,装有许多控制棒的星形接头(100)可在排管容器(50)和堆芯之间的空间移动,上述排管容器(50)包括许多根管子(56),管子内装有驱动棒(200、201)並且固定在上部支撑板(54)和下部支撑结构(52)之间,上述下部支撑结构(52)钻有孔,以供冷却剂从上述堆芯轴向向上流动,上述排管容器(50)与上述出口接管(13)径向连通,以便允许流入上述排管容器(50)的冷却剂流在上述管子(56)的外表面上横向流动,经上述出口接管(13)出去,而不致冲击上述驱动棒(200、201),在上部排管容器板(54)上面内装上述驱动棒(200、201)的连接管(60、61)被接连到上述排管(56)上,其特征在于:在上部排管容器板(54)正上方的上述连接管(60、61)至少有几根在管壁上开孔,通常,园柱形分流器装置(222)被同轴地装在各个选定的第一种连接件(163)里,並把相应的驱动棒(201)放在其中,以屏蔽驱动棒(201)使其免受通流孔(221)的流体的喷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分流器装置(222)包括一个环形法兰(223)和一个整体连接的管形延长部分(224),上述各第一种连接件(163)有一个内部环形凸台(163c),凸台用来接受和固定相应分流器(222)的环形法兰(223),上述分流器装置(222)的环形管状延长部分(224)在相关的第一种连接件(163)内同轴延伸,它毗连並超出上述通流孔(2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堆,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流器装置(222)还包括一个流量限制器(225),它用来限制事故期间,在排放冷却剂的封头组件内(12a)产生的蒸汽通过环形下降流道(211)时发生蒸汽闪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堆,其特征在于:上述限流器(225)包括一个内径比管状延长部分(224)更小的环形套圈,它紧靠放在里面的棒(201)的外表面,在其间提供了一个限流环形流道(211a),流道延伸到通流孔(221)上面预定的轴向距离上。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应堆,其特征在于:为了把热应力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並为上述排管(56、57)提供比较牢固的横向支承,上述排管通过上述排管(56、57)的下端部挠性连接到下部排管容器板(5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排管在上述排管(56、57)下端部和下部排管容器板(52)上的相关的固定孔(158、159)侧壁之间用挠性的通常为环形焊接接头(159b、158b)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堆,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个第二种连接件(58、59)的各个挠性焊接连接(158a、158b、159a、159b)包括:
确定上述各个第二种固定孔(158、159)的“丁型”截面环(158a、159b)包括:
上述各个“丁型”截面环(158a、159a)同上述相关的排管(56、57)的下端部之间全焊透焊缝(158b、159b)。
8、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排管容器顶部通常有一个带有环形套圈(164、165)的园柱形空心连接件(162、163),套圈的外径与上部排管容器板(54)上相应固定孔(160、161)的内径一致,以及
在上述上部排管容器板(54)的上述第一种固定孔(160、161)的侧壁和相应连接件的上述环形套圈(164、165)之间形成的完全焊透的焊缝(166、1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屋电气公司,未经西屋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