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联动平衡减振杠杆无效
申请号: | 87102547 | 申请日: | 198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547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启风 |
主分类号: | E21C3/10 | 分类号: | E21C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动 平衡 杠杆 | ||
本发明是一种采矿采石的旋转冲击凿岩机的减振装置。
现有的旋转冲击凿岩机,其平衡锤无论是固定的,还是活动的,都不能完全克服,在飞锤作功的同时,平衡锤所产生的离心力,所造成的振动。中国专利85100840,虽然有弹簧组件起一定的平衡减振作用,但是仍有很大的一部分离心力没有及时地被弹簧克服,而造成振动,即降低了有效功率,又影响了凿岩机的使用与提高。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旋转冲击凿岩机的振动大及有效功率低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在中国专利85100840和申请专利86207836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旋转冲击凿岩机的减振装置-联动平衡减振杠杆。该减振装置是由连杆、销轴及杠杆组成。杠杆两端通过销轴分别与两个连杆连结,杠杆的支点装在平衡锤的心轴上或传动轴上。两个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分别与飞锤和平衡锤的末端连结。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当飞锤2冲击钎尾1作功时,其反作用力非常及时地通过销轴3和5、连杆4、及杠杆6、支点7。这套联动平衡减振杠杆的作用。把平衡锤的离心力给制止住了。或着说是被用来间接地冲击钎尾作功了。此后两锤又通过该减振装置的作用。同时以相同角度相后旋转通过钎尾,继而又在弹簧的弹力下通过该减振装置的作用又以相同角度复位。(注:为了表达清楚减振装置的视图。在飞锤上没有画弹簧组件。)因此减振效果最好,适用于高转速。
上述减振装置有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由连杆、杠杆、销轴所组成。第二种是由固定杆、销轴、连杆所组成。第三种是由固定轴座、力杆、连杆、销轴所组成。
第二种联动平衡减振装置,固定杆的末端焊结在平衡锤的前端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杆连结。连杆的另一端又与飞锤的末端通过销轴相连结。这种结构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平衡锤的动能通过联动平衡减振杆与飞锤的动能是同时冲击钎尾作功。两锤的动能同时消失,又同时相后旋转一定角度通过钎尾,继而又在弹簧的作用下同时复位。减振效果次之,适用于低转速。
第三种联动平衡减振装置,固定轴座焊结在平衡锤的前端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力杆连结。限定活动角度。力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又与连杆连结。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又与飞锤末端连结。这种结构的工作原理,同第二种减振装置的工作原理一样。由于增加一个活动关节。它有个缓冲的余地,克服了第二种装置,所产生的扭转应力。对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大有好处,适用于中、低、转速。
本发明同已有技术相比:振动明显降低,加大了冲击功,提高了有效功率,减轻了总重量。
本发明说明书附图
图1是第一种联动平衡减振杠杆结构原理图;
图2是第二种联动平衡减振杆结构原理图;
图3是第三种联动平衡减振杆结构原理图。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一种联动平衡减振杠杆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1)连杆4呈V字形,一端有孔片状,另一端是由两片组成,中间有空档,用以装杠杆6的,其上有个同心孔用于固结销轴5的,而另一端的孔装有铜套或滚针轴承,通过销轴3,分别于飞锺2、平衡锺9连结,动配合。
(2)杠杆6,中间呈垫片状两端呈一字形的片结构,有三个孔,位于两端和中间,中间孔是定位孔固结铜套或装滚针轴承通过轴7定位在传动轴8上或平衡锺9上,起支点作用动配合。两端的两孔固结铜套或滚针轴承分别与连杆4连结,起力点和重点作用动配合。
(3)销轴3和5,是一光轴,分别固结在飞锺2,平衡锺9及连杆4的另一端上。
2.第二种联动平衡减振杆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
(1)固定杆10,中间细两头大呈一字形的片结构,一端有孔,固结铜套或装滚针轴承,通过销轴5,与连杆4连结,与销轴5动配合。另一端焊结在平衡锺的前端上,其杆与两锺的心轴11和12的连线趋于平行。
(2)连杆4销轴3和5其形状,连结方式同上一样。
3 第三种联动平衡减振杆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
(1)固定轴座14呈U字形,其上端有通孔,固结销轴5,其下端与平衡锺的前端焊结为一体。
(2)力杆13呈一字形的片结构,两端弧度不等有孔,与固定轴座14相连结部分的力杆端部弧度大,使其力杆活动角度小。其两孔固结铜套或装滚针轴承的,与销轴3和5动配合。
(3)连杆4和销轴3和5其形状,连结方式同上一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启风,未经张启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水泵溶氧机
- 下一篇:多溴二苯醚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