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陶瓷釉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无效
申请号: | 87102805 | 申请日: | 198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805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蒋优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优才 |
主分类号: | C03C3/085 | 分类号: | C03C3/085;C03C8/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梁建平 |
地址: |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制造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釉、特别是陶瓷天目釉的制造方法以及用这种方法生产的一种陶瓷天目釉产品。
陶瓷工业用的黑釉历来都是一种名贵的色釉。早在东汉时期,在浙江上虞即能用还原气氛烧出较深的黑釉。东晋时的德清窑也烧出了纯正的黑釉。这些黑釉主要是用含铁粘土于还原气氛中烧成,但呈色不稳定,烧成工艺难于掌握。
在日本,人们通常把施有黑釉的陶瓷器称为天目。后来,不仅施黑釉的陶瓷器称天目,而且连造形类似“建盏”(十二至十三世纪福建省建阳县烧制成的茶盏),即使不施黑釉的陶瓷器,在日本也称为天目了。天目这个名词,已成了国际用语(英语里为“TEMMOKU”),为众人所知。
天目釉的特点是:在黑色或黑褐色的釉底上,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结晶斑点,斑点的色彩不同,其名称也各异。结晶斑点为银灰色者,称为油滴天目釉;斑点为分散的条纹状者,称为稻穗天目釉;斑点周围有深兰色晕圈者,称为曜变天目釉……。油滴天目釉面上,分布着许多银灰色的园晶点,宛如夜空中的繁星,正在闪闪发光,真有“漆黑夜空满天星”,“盛茶闪金光,盛水闪银光”的感光。曜变天目釉中的斑点,仿佛薄薄地浮现在乌黑的釉上,斑点的周围有圈深兰色的光晕,随观察角度的变化会产生明显的折光,即灿兰光的部份会随着观察的角度的改变而移动发光位置,形成色彩曜变的奇特效果。因此,陶瓷天目釉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要制造饰有天目釉的陶瓷产品却不容易,目前,世界上只有四个矅变天目茶盏是由我国南宋时期福建省建阳县的“建窑”烧制成的。近代为了烧制天目釉制品,通常需要特种成分的粘土作原料,或者需要严格控制窑炉的升温和冷却速度,否则,很难烧成合格的天目釉陶瓷产品。我国山东省博山陶瓷厂为了烧出雨点釉(油滴天目釉的类似品种),必须采用一种含铁量为5%~8%的黑釉土制作釉料,坯料也需采用氧化铁含量较高的粘土原料配制。《中国陶瓷》杂志1986年第6期也曾报道,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对天目釉的制备工艺和成色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矅变天目釉的形成与冷却制度息息相关,烧制时必须按照一条特殊的冷却曲线,采用阶梯式降温的冷却制度,才能获得具有深兰色光晕的曜变天目釉陶瓷产品。这都必然地使工艺复杂,产品的制造成本高昂。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陶瓷天目釉制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制得一种新型的天目釉-虹彩油滴天目釉。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1)釉料成分的配比(按重量比计)为:
SiO264.3~69.1,Al2O310.6~15.6,
Fe2O34.5~7.3,CaO 2.4~2.7,
MgO 2.5~3.6,KNaO 9.8~11.5,
NH4VO32.0~9.0,水 适量;
(2)釉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55~1.65之间;
(3)烧成温度为1230℃~1250℃。
用氧化铁作为着色剂和斑点形成剂,用偏钒酸铵作为斑点形成促进剂,通过控制所加入的偏钒酸铵的量来形成不同类型的斑点,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
当所含成分的配比为:SiO269.1,Al2O310.6,Fe2O34.7,CaO 2.4,MgO 2.9,KNaO 10.1,NH4VO34.9,水适量时,可获得银灰油滴天目釉。
当所含成分的配比为:SiO269.1,Al2O310.6,Fe2O34.7,CaO 2.4,MgO 2.9,KNaO 10.1,NH4VO36.9,水适量时,可获得曜变天目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优才,未经蒋优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自动避眩控光器
- 下一篇:自悬浮直流直线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