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在空气中产生电晕放电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102918 | 申请日: | 198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2918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8 |
发明(设计)人: | 维尔摩斯·托罗克;安德尔泽耶·罗莱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斯特拉-温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0 | 分类号: | H01T19/00;H01T2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冯庚瑄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产生 电晕 放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在空气中产生电晕放电的装置,它包括一个电晕极、一个与该电晕极相隔一段距离的靶极和一个直流电压源。直流电压源的两个端子分别连到电晕极和靶极。该电压源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以及电晕极的结构,可在电晕极处产生电晕放电。
这种电晕放电装置有其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空气净化场合的电过滤器中。在这种过滤器中,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的空气离子被用来使空气中的粒子污染物和/或液滴带电。带电的粒子/液滴被吸引并粘在具有和带电粒子或液滴相反极性的收集表面,而从空气中被提取出来。粒子或液滴所获得的极性,与空气离子所获得的极性是相同的,而离子的极性又取决于电晕极的极性。已经知道,这种电过滤器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形式。这样的电晕放电装置,也可以用在采用所谓电离子风或电晕风的那种空气传输系统中,例如,在PCT/SE85/00538号国际专利申请中就描述了这种空气传输系统。
在有人的场所(例如居民居住或工作的地方),还有在连到这些场所的通风系统或空气处理系统中,采用电晕放电发生器所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电晕放电产生一些化学化合物,主要是臭氧和氮的氧化物;如果这些物质的浓度过高,则使人感到刺激还可能对健康有害。与电晕放电一起产生的这些刺激物质的比率,视电晕电流幅值而定,它在负电晕放电情况下要比正电晕放电高得多。因此,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这种系统和装置时,实际上总是采用正电晕放电。但是,即使采用正电晕放电,仍然要产生上述刺激物质,这个问题因而仍然存在。因此,就需要限制相对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电晕放电装置空气量的电晕电流,以将在此空气量中出现的刺激物质的比例限制到容许值。尤其是,当所使用的装置中同样的空气流经该电晕放电装置数次且同时导致空气中刺激物质连续聚集时,就必须相当严格地限制电晕电流。就电过滤器来说,对电晕电流进行所需要的严格的限制就使过滤器的效率降低,还使其尺寸加大;同时对以离子风工作的空气传输系统而言,按实用观点传输足够大的空气量亦是极为困难的。尽管尖角状或针状电晕电极从电工技术和机械两个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但由于需要采用正电晕放电,实际上已经排除了使用这种电极。这是因为,当使用针状或尖角状电晕电极并且产生正电晕放电时,在周围空气中就很容易形成所谓电子流(Streamers),即长线状电晕放电通道,这些电子流使得电晕放电不稳定,并且使产生的刺激物质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介绍中叙述的电晕放电装置,该装置能够消除上述与电晕放电一起产生刺激物质所带来的问题,或者至少使问题大大减小。
根据本发明,通过按照所附权利要求而构成的电晕放电发生装置,即可达到这个目的。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发现:可以回收与电晕放电一起产生的刺激物质的主要部分,并将这些被回收的刺激物质变为无害;其方法是不断地排出在电晕极附近处的空气,并对排出的空气中存在的由电晕放电产生的刺激物质进行无害处理。例如可以这样实现这个作用,将从电晕极附近处排出的空气传送到刺激物质不再令人讨厌的地方(例如排到户外大气中),或借助于适当的吸附剂,有效地从上述空气中将刺激物质提取出来,对上述排出的存在刺激物质的空气进行净化。已经发现,由于刺激物质是在电晕极的电气活性部分上所谓电晕层内形成的,所以只需要从电晕极附近处排出较少量的空气。实现这种排出过程,对所希望的流过电晕极的空气流并无明显干扰,也无须以任何方式打乱所需的空气离子的生成以及这些离子朝向靶极的运动。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作较详细的描述,附图中对一些例举的本发明装置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其中:
图1简略地示出了本发明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2简略地示出了本发明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3简略地示出了本发明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4简略地示出了本发明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
图1简略地示出了一个借助所谓电离子风传输空气的装置轴向断面。该装置包括一个气流通道或导管1,在导管1中设有一个电晕放电装置。该电晕放电装置包括一个尖角状或针状电晕极K,它在导管1内轴向延伸;还包括一个圆筒表面形状的靶极M,它在轴向与电晕极K有一段距离并位于电晕极K的顺流方向。靶极M及电晕极K之每一个都连到一个直流电压源2的相应的端子上,电压源2的电压要能够在电晕极K处产生电晕放电。该电晕放电产生的空气离子,以高速流动到靶极;在其流动过程中,与周围空气分子碰撞且将动能传递给空气分子,结果造成了通过导管1的气流,其方向如箭头3所示。以这种借助于电离子风的方式传输空气的机理,在上面提到的国际专利申请中已有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斯特拉-温特公司,未经阿斯特拉-温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