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废聚苯乙烯泡沫生产涂饰剂无效
申请号: | 87103019.5 | 申请日: | 198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1A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鼎 |
主分类号: | C08J11/06 | 分类号: | C08J11/06;C08L2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技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继轩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苯乙烯 泡沫 生产 涂饰 | ||
本发明属于塑料包装材料的技术,用废聚苯乙烯泡沫生产的涂饰剂可以作包装纸的防潮涂饰剂。
泡沫塑料工业在我国已形成一大体系,几乎各省均有泡沫塑料的生产,年产量达数万吨之多。在包装行业中,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主,它广泛用于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特殊工艺品和其他各种贵重的易损产品包装。近年来,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应用于快餐食品的包装方面发展迅速。据统计,我国在1979-1982年间仅用于电视机包装的聚苯乙烯泡沫约7400吨,这种包装材料都是一次性使用,其废料是越积越多,加之人们不注意,到处乱抛乱放,影响环境;生产厂的废料堆放,占地面积也大,由于这种泡沫易燃,对工厂的防火安全不利。随着生产的发展,对聚苯乙烯泡沫作为包装材料的需要量更大,已形成了公害,工厂和社会都希望能回收这种废料,并合理地利用废聚苯乙烯泡沫,变有害为有利。
目前,废聚苯乙烯泡沫的处理:“塑料与垃圾”〔日〕川本贡(积水化成品工业公司经理),《国外包装技术》№5,1986。若将其燃烧,需要建设特殊的高效焚烧炉,否则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若将其埋入土中,需经粉碎,费工时,并且不易腐烂。“泡沫聚苯乙烯再生处理系统”〔日〕黑须省三,井上宽治(财团法人,日本环保中心)《国外包装技术》№5,1986年。若将其净化处理,粉碎、挤出造粒,作为再生塑料使用或者裂解回收苯乙烯单体,均需要较大的设备投资费用,所得产品其性能不够理想,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回收利用,仍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迫待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以废聚苯乙烯泡沫为原料生产包装材料用的涂饰剂及方法。这种水乳涂料用作瓦楞纸箱等包装材料的防潮,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一次性涂刷,不需要加底层涂料,减少了工序,省工时,省材料,保证质量稳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废聚苯乙烯泡沫为原料生产的水乳型涂饰剂其配方组分(按重量计)为:
油相:
废聚苯乙烯泡沫 40~50份
增塑剂(可用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为废聚苯乙烯泡沫重量的)
10~20%
溶剂(可用甲苯与汽油之比为7/3,6/4,5/5)
50~60份
水相:
水 100份
表面活性剂(可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基聚氧化乙烯醚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1~3份
增稠剂(可用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1~3份
成膜助剂(可用丙二醇,乙二醇,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为油相重量的 1~4份
消泡剂(可用磷酸三丁酯,多聚丙二醇,水溶性硅油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为水相总重量的 0.01~0.04
图1是废聚苯乙烯泡沫生产涂饰剂的工艺流程
(1)净化、(2)粉碎、(3)溶解、(4)水相液制备、(5)油相液制备、(6)乳化及涂饰剂制备、(7)过滤、(8)并批、(9)包装。
废聚苯乙烯泡沫生产涂饰剂的工艺及其操作条件:
1 净化
将社会上收集的废聚苯乙烯泡沫用流动水洗涤除去油污和杂质。若是生产聚苯乙烯泡沫工厂的废料和生产工厂包装元件来的废聚苯乙烯泡沫,因未受污染,可以省去此工序。
2 粉碎
将洗净后的废聚苯乙烯泡沫,用粉碎机粉碎成小块,其粒度大小以能装入溶解槽为宜,一般为10~30cm3。
3 溶解
将粉碎好的废聚苯乙烯泡沫加入装有搅拌器的溶解槽,槽内装有按配方计量的混合溶剂,在常压室温下开动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备用。
4 水相液的制备
按生产涂饰剂的配方计量,将水加入水相釜中,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和成膜助剂,开动搅拌,在常压室温下使之充分溶解,直到溶液成透明液体为止。
5 油相液的制备
将溶解后的聚苯乙烯溶液计量,加入油相釜中,再加入配方计量的增塑剂,开动搅拌,在常压室温下使之混合均匀,供乳化及涂饰剂的制备用。
6 乳化及涂饰剂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鼎,未经李华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30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胶玉米秸、高粱秸制材工艺
- 下一篇:直轴式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