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发热体及技术无效
申请号: | 87103537.5 | 申请日: | 198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951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尹维平;莫春东;陆龙波;黄涵芬;林德伟;于地;于元;王福永;刘娟;杨万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B3/12 | 分类号: | H05B3/12;H05B3/02;H05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建功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发热 技术 | ||
1、一种新型电发热体,其特征是:
a、电热膜由中间体加导电填料所组成。可采用的导电填料有二硅化钼、碳化硅和石墨,导电填料的颗粒直径范围是4μ~40μ,可以只用其中一种或混合使用,中间体与导电填料的重量配比范围是1∶1至5∶1。
b、绝缘底层由中间体加绝缘材料所组成,可采用的绝缘填料有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钛、云母粉、氧化铝。可以只用其中一种或混合使用,中间体与绝缘填料的重量配比范围是1∶1至5∶1。
c、中间体的组成分为三类,(1)氧化硼--氧化铅--氧化锌类,其组分配比(重量%)为氧化硼12%~20%,氧化铅40%~75%,氧化锌5%~21%。(2)氧化硼--氧化铅-氧化硅类,其组分配比为:氧化硼10%~25%,氧化铅50%~85%,氧化硅3%~10%。(3)氧化硼--氧化铅--氧化锌--氧化硅类,其组分配比为:氧化硼10%~13%,氧化铅50%~75%,氧化锌15%~24%氧化硅4%~6%。中间体内可添加氧化钴、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锡或氧化硒,其加入量为1%~5%,还可加入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稀土元素氧化物,其加入量为1%~8%,中间体的原材料可以是相应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硅酸、硅酸盐、硼酸或硼酸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用银粉、铜粉、镍粉、二硅化钼粉、不锈钢粉、导电碳化硅粉或石墨粉制成的导电胶、导电涂料或导电浆料,直接涂在电热膜表面上,或涂制在电热膜与绝缘底层之间作为导电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发热体,其特征是必须使用稀释剂将中间体和导电填料或绝缘填料调成粘度适当的涂料或浆料,再行施工。可使用的稀释剂有甘油、丙二醇、二丁酯、松节油、樟脑油、松油醇、食用油、润滑油或水,可以只用其中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稀释剂的加入量为2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35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