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接触式等离子割炬无效
申请号: | 87103736 | 申请日: | 198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3736A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魏俊全;欧阳涛;卢崇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部第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部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尤敏 |
地址: | 湖南省衡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等离子 | ||
1、一种接触式等离子割炬,包括电极(1)、割咀(2)、割咀盖(3)、壳体(4)、中心气管(8),其特征是电极(1)采用螺旋槽式空心圆柱结构,下部为球头形小圆柱体(1-a),其球端嵌有锆或铪,中部为带有多头螺旋槽的大圆柱体(1-b),上部为一带有内螺纹的光滑圆柱体(1形槽(1-d),槽底有多个径向孔(1-e),其位置与螺旋槽对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等离子割炬,其特征是割咀(2)采用螺旋槽式漏斗结构,其下部为带有多头螺旋槽的小圆柱体(2-a),其中心钻有工作气体喷射孔,上部为带凸缘的圆锥漏斗形(2-b)。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割炬,其特征是电极(1)的上部与阴杆(7)连接,电极(1)的外周与导气套(6)配合,导气套(6)内腔上部有环形槽(6-a)和径向孔(6-b),阴极杆(7)外圆周与绝缘套(11)配合,阴极杆(7)上部与顶盖(12)连接,顶盖(12)内腔有弹簧(13)及弹簧座(14),弹簧座(14)与塔形接头(15)、气电缆(16)连接。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割炬,其特征是壳体(4)内腔有一隔套(5),壳体(4)外壁上部有一可接通水(气)源的弯头(9),当需要使工作气体由空气改成氧气,或者需要使冷却方式由单一气冷式改成单一水冷式或气水混合式时,在隔套(5)和割咀(2)外缘之间装设一个“o”形密封圈。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等离子割炬,其特征是割咀(2)采用螺旋槽式漏斗结构,下部为带有多头螺旋槽的小圆柱体(2-a),其中心钻有工作气体喷射孔,上部为带有圆筒体的圆锥漏斗形体(2-b),圆筒体外径稍小于壳体(4)的孔径。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式等离子割炬,其特征是当割咀(2)的圆筒体与壳体(4)内孔为滑动配合时,割咀上部的圆筒体带有若干条槽,槽位与导气套(5)径向孔位一致。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式等离子割炬,其特征是壳体(4)是弯头形,电极(1)与连接套(7)连接,连接套(7)下部套有弹簧(6),陶瓷导气套(5)的内孔与电极(1)配合,下部与割咀(2)配合,中心气管(8)与连接套(7)配合,连接套(7)和中心气管(8)的上部装有垫圈(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部第六研究所,未经核工业部第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3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富锂高掺镁铌酸锂晶体
- 下一篇:一种润滑减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