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高模量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4047 | 申请日: | 198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4047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日野隆;内藤勉;黑田博之;津岛荣树;野村富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亚燃料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F9/14 | 分类号: | D01F9/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全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模量 沥青 碳纤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沥青基碳纤维,其特征是该纤维含有一个内层和一个外表层部分,以及纤维的内层比外表层部分有显著高的结晶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其中纤维的内层的微晶大小至少较外表层部分大1.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其中纤维的杨氏模量为700GPa或更大。
4、一种制备沥青基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是把含光学各向异性组分为主的碳质沥青纺丝,制成碳质沥青纤维,用氧化法把碳质沥青纤维的外表层部分选择稳定化处理,然后把经过选择稳定化处理的碳质沥青纤维炭化制成碳纤维。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的碳化是在2000~3000℃之间的某一温度下进行的。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的碳化是在2000~2600℃之间的某一温度下进行的。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的碳质沥青含有大于90%的光学各向异性组分,以及该沥青的软化点为230~320℃。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的碳质沥青含有大于97%的光学各向异性组分。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所述方法,其中碳质沥青含有大于99%的光学各向异性组分。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的纺丝是在280~370℃之间的某一温度下进行。
11、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的沥青纤维直径为5~20μm,以及所说的稳定化处理是在空氕中,起始温度150~200℃,升温速率为1~2℃/分,最终温度为250~350℃的条件下进行的。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的纤维直径为9~14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亚燃料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亚燃料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传感器
- 下一篇:强化养鱼的鱼槽以及操作此种鱼槽的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