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改善云南松硫酸盐纸浆外观色泽无效
申请号: | 87104051 | 申请日: | 198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4051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25 |
发明(设计)人: | 程幼学;俞华峰;罗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21C3/02 | 分类号: | D21C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孟蓉英 |
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云南 硫酸盐 纸浆 外观 色泽 | ||
本发明涉及造纸制浆工艺的改进。
众所周知,利用针叶树木材为原料经硫酸盐法制出的纸浆特点之一在于成浆的颜色较深。对于云南松这种厚壁纤维,木素和抽出物含量都较高的造纸原料,利用硫酸盐法制得的纸浆虽浆得率可达42%-65%但纸浆的颜色为暗褐色,极大地影响了其纸制品的外观、印刷效果和应用范围。本来这类纸浆尤适宜于抄造强度较高的牛皮纸、牛皮卡纸、纸袋纸和挂面牛皮箱纸等作为商品的包装材料,仅由于色泽较深只能用作内层包装纸和内销包装用纸,难为高档及出口商品的包装所接受。
国内外在处理针叶材的硫酸盐纸浆颜色问题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二,其一是在制浆蒸煮过程中提高用碱量和添加其他化学添加剂,改进蒸煮工艺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作的结果,颜色稍有改善,可从原来的暗褐色变成浅褐色。但是,由于增加了用碱量使浆得率降低,同时增加了浆成本;又由于加入化学添加剂: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硼氢化钠等,也增加了浆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处理后颜色只是稍有改善,为满足使用上的要求还需再进行染色处理。另一是经过不同的漂白剂,如次氯酸盐、过氧化氢等破坏纸浆纤维的发色基团,使纸浆变白,再进行染色。显而易见,这样处理的操作复杂,漂白剂、用碱量费用增大、浆得率降低增加设备和成本较多。而不宜采用。云南松的硫酸盐纸浆色泽较深的问题自从它被开发利用以来一直是一个未被解决而急待解决的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改善云南松硫酸盐纸浆外观色泽的方法,制出的纸为浅黄褐色至米黄色,适于包装材料的要求。
本发明保持云南松硫酸盐制浆的蒸煮工艺条件。(我们认为这一蒸煮工艺条件对于用云南松制浆抄造强韧包装用纸,在技术经济方面是合理有效的)。蒸煮后经洗浆,打浆,浓缩之后,进入纸机前利用一个漂洗机械或浆池在其中向纸浆内加入适量的次氯酸盐进行颜色处理,改变浆纤维的发色基团,而达到改善纸的颜色的目的。其工艺流程如图:
颜色处理的工艺条件:
1.次氯酸盐为:次氯酸钠Naocl或次氯酸钙Ca(ocl)2。
2.次氯酸盐用量以含氯量与浆重比为2%-9%计。
3.温度。常温至40℃以下。
4.不断搅拌处理20-120分钟。
5.浆浓度3%-6%。
本法的实施例如:
原料:云南松枝桠材
制浆方法及工艺条件:硫酸盐化学浆。用碱量17%(以Na2O计),硫化度18%,液比1∶4,升温时间135分钟,保温170℃(压力7.5公斤/平方厘米)时间60分钟。
打浆:利用φ300毫米高浓盘磨打浆到40°SR,浆得率为50.5%,颜色处理:打浆后将Ca(OCL)2配成浓度为10克/升溶液,于常温下按含氯量为与浆重比为3%和5%两份,分别加入到前述纸浆中(浆浓度为5%),搅拌2小时。
抄纸页:(用纸页成型器抄纸页)。
1.用经颜色处理后的纸浆抄牛皮纸。
2.用经颜色处理后的纸浆为面浆,以云南松枝桠材半化学浆为底浆,面浆与底浆比为20%∶80%,配抄挂面牛皮箱板纸。
试验结果见附表:(配抄挂面牛皮箱板纸)
抄出的牛皮纸色泽与上表相同。
经上述处理后,由于保持原有的蒸煮工艺,所以並不降低原工艺的浆得率,仍可保持在42-65%,並不影响纸的强度,不增加污染,纸浆中残氯量小于0.02克/升,PH值6-7;又由于操作简便,不需新增设备,成本增加少;本法的适应范围广,只要是云南松,也包括思茅松,无论干材,弯扭材,枝桠材都可根据浆的硬度和使用者对纸品颜色的要求在米黄色到浅黄褐色的范围内调整颜色的深浅和色泽得到的云南松硫酸盐浆抄出的牛皮纸,牛皮卡纸,纸袋纸和挂面牛皮箱板纸等包装用纸为浅黄褐色或米黄色,能满足印刷,装饰、美化的要求,提高了纸和纸板利用的档次,吨纸利润为原来的1.5-2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未经云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功能小轿车千斤顶
- 下一篇:圆柱表面复合碳化钨颗粒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