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含羟基的烷基芳香族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4109 | 申请日: | 1987-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4109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20 |
发明(设计)人: | 竹下明;正木真三朗;藤井健夫;德丸融;村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37/14 | 分类号: | C07C37/14;C07C3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段承恩,徐汝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烷基 芳香族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方法,该法是利用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与烷基化剂在液相中反应来制备含羟基的烷基芳香族化合物。
含羟基的烷基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通过酚类化合物与烷基化剂,尤其是与异丁烯或含异丁烯的气体反应所得的烷基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可用作抗氧化剂、稳定剂等或者用作农药和染料中间体或者树脂以及工业化学药品的原料。
尤其,通过对-甲酚或含有对-甲酚的混合甲酚与异丁烯或含有异丁烯的气体在杂多酸存在下反应所得的2,6-二叔丁基-4-甲酚可作为本发明的烷基酚化合物的代表物。
众所周知,作为用支链烯烃使酚类化合物烷基化来生产烷基酚类化合物,尤其是叔烷基酚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反应是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对于此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已知有硫酸(Industrial andEngineering Chemistry,Vol,35,pp.264-272(1943)、氯化铝(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Vol.67,pp.303~307(1945)、metalloaryl oride(2821898号美国专利)。甲苯磺酸和甲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日本专利公报号昭37-18182)、甲酚磺酸(2733274号美国专利)等。
但是,实际在工业上因为是用价廉且容易得到的含异丁烯、丁烯-1、丁烯-2等的气体与酚类化合物反应,若使用上述催化剂,其缺点是产生大量仲烷基酚类副产物。为此,建议使用高纯度碳氢化合物作为原料。
所以,这种方法必须将异丁烯从含异丁烯的混合物,例如石油产品的裂解所产生的轻组分中分离和提纯出来,这在工业是不利的。
作为工业上和经济上有利的叔烷基酚类化合物制备方法,考虑了使含异丁烯的混合物与酚类化合物反应的方法,并做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很难使混合物即含异丁烯的混合气中的异丁烯进行选择性地反应,因此,过去对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进行了许多研究,并且提出许多种催化剂。
这些过去已知的方法都存在着提高选择性反应率就会降低,以及异丁烯的吸收率也降低的缺点。而试图提高反应率,且异丁烯的利用也提高,可是仲烷基酚类化合物、异丁烯聚合物和其它烯烃气体的聚合物的生成量增加,因此,使目的产物的清洗和提纯操作变得极其复杂,而且必须对产生的废液进行专门处理。
另外,由于排放的气体含有大量上述聚合物,因而不能直接用作燃料,必须进行提纯和分离操作,就这一点来说也是不适于工业化生产的。
当使用已知的硫酸和甲苯磺酸等催化剂时,就会产生磺化物和中性酯(丁基硫酸酯等)。正如已知的那样,即使经过中和和清洗,这些酯类仍残存于反应产物中,在蒸馏时,若加热至高温,它们将起脱烷基化催化剂的作用,由此不能得到高质量、高收率的烷基酚类化合物。
为此,迄今为一直采用在高温高压下用碱性水溶液中和反应产物方法,以使这些酯分解(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Vol.35,pp.265~272(1943))。
再有,采用这些催化剂时对设备有强烈的腐蚀性,在工业上必须使用高级材质的设备,因此存在许多其它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对用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和烷基化剂作为原料的烷基化反应中,能够经济、操作简单高选择率和高收率地生产出所需要的化合物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发现当这种烷基化反应用杂多酸作催化剂在液相条件下进行时,能够高选择性并且高收率地得到所需化合物。
尤其,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则显示出在含有异丁烯、丁烯-1、丁烯-2的气体与酚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可以有效地抑制丁烯-1、丁烯-2等的副反应,以及防止异丁烯等的聚合,并且能够容易地生产出极高纯度和高收率的目的产物烷基酚类化合物,另外,反应中使用的杂多酸,在反应以后可以容易地回收,并可再次使用,并且对设备的腐蚀性降低,故在工业上是极其有用。因此完成了本发明。
按照本发明方法,使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与烷基剂在杂多酸存在下在液相中进行反应,就可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下面对本发明方法作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