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强化养鱼的鱼槽以及操作此种鱼槽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4165 | 申请日: | 198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4165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维尔克·恩格尔贝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茨·曼海姆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备麟,王峰章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养鱼 以及 操作 种鱼槽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叙部分所述的强化养鱼的鱼槽和包括几个养鱼槽的装置以及操作这种养鱼槽或装置的工艺方法。该种强化养鱼的鱼槽装有向养鱼水中供入空气及/或氧气的装置,最好设计成长鱼槽。
在开放式水体内进行强化养鱼是熟知已久的做法。由于这类开放式水体内的生态平衡与日俱增地被沉积的有害物质破坏,从而使繁殖条件不断变差,因此人们转而采用人造池塘来养鱼。但这种设备的开支很大,特别是它需要新鲜水和占用地面,因此该饲养方法在经济上成为问题。这种已知方法的另一显著缺点,是水温随着昼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换在不断地变化,鱼瘟的风险以及进入池塘的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带来的危险。
基于这些,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发展一种用于强化养鱼的鱼槽以及一种操作这种鱼槽的方法,它没有现用方法的巨大的风险,并可在不受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条件下以较高的经济效益经营。
这一任务通过采用本说明书开始时所述的那种具有特色的鱼槽得到了解决。按照本发明,就序言中所述型式的鱼槽而言,上述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来达到的,即沿长鱼槽纵向中线有一条凹沟,凹沟中有一个不断有养鱼水流过、其高度至少达到水面的填料体,填料体中具有从凹沟下部最好垂直向上伸到水面的流道,气水混合物可从通道的下端导入,而从其上端导出,流入养鱼水中。在纵向中线上具有凹沟的鱼槽的特殊形状以及凹沟内的填料体使得有可能以非常简单和耗资少的方式维持养鱼水的洁净并提高其含氧量,从而可以满足保持鱼类健康生长的两个基本条件。
后面权利要求5至8所要保护的,是由多个平联的、按本发明的鱼槽组成的装置,一种装有向养鱼水供入空气及/或氧气装置的用于强化养鱼的鱼槽,它最好被设计成一种长形的槽,其特征在于该长槽(10)沿着它的纵向中线有一条沟状的凹槽(11),凹槽中有一个至少高达水面并有养鱼水在内流通的填料体(31),填料体具有从凹沟下部最好垂直延伸到水面的通道(37),在填料体下端可以导入空气和水的混合物,而在其上端则可将空气和水的混合物导出到养鱼水中去;由多个平联的上述鱼槽、一个前置的供存养已完成饲养并决定出售的鱼的存养槽、以及后置的澄清槽所组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鱼槽(10)装有可沿格栅纵向长度被导向的网或格栅,利用这些网或格栅可以对鱼槽中的鱼进行挑选分类,以便将已完成饲养的鱼捞出放到存养槽中去;所述的网或格栅具有不同的网眼尺寸或格栅间距,以便按鱼的大小可用不同的网将其分类后分别捞出;所述的网绷紧在框架内,这些框架可以沿着嵌装在鱼槽壁内及/或底部的导轨(34、35)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其澄清槽(12)最好是圆形的,其中心有一个凹坑(26),沉积下来的鱼的排泄物和残余的饲料可从该凹坑中吸出,一个环室(25)在该澄清槽的周沿区域被分隔出来,脏污的养鱼水最好从切向导入该环室,从每个澄清槽内部空间内流动较弱处吸出澄清的养鱼水。而操作本发明的鱼槽或本发明的装置的工艺方法,则在权利要求9至14中作了叙述,即用于上述鱼槽或上述装置的操作工艺方式,其特征在于鱼槽(10)中的水维持在均匀的、与所养鱼种相适应的温度下,有一股连续的空气流经填料体(31)的入口输入流道(37),使养鱼水在大尺寸泵效应作用下被在垂直流道内上升的气流带着一起上升,从而使鱼槽中的水得到通风并流经填料体作每小时约30次的循环,使鱼槽中的水通过粘附活化污泥工艺的生物学方法用粘附于填料体上的微生物进行净化(硝化),鱼槽中的水的pH值通过向澄清槽(12)内添加石灰浆有效地保持恒定;由深井或从存养槽(18)向鱼槽(10)内添加温度较低的新鲜水,根据鱼种其添加量最好是鱼重每增加1公斤为50至500升,或者当鱼槽容积为500立方米时为每小时1至10立方米;鱼槽(10)内的水要进行处理,根据鱼种,其被处理的水的份额相当于鱼重每增加1公斤添加新鲜水50至500升,或者当鱼槽容积为500立方米时为每小时1至10立方米;鱼槽(10)和存养槽(18)内的水始终保持有氧的;为剥离在鱼槽(10)运行中生长于填料体(31)的软管(30)上的植被,可暂停向原来承受着预应力的软管供应空气,并将在填料体内的软管松弛;水从鱼槽(10)的底部被吸到澄清槽(12)中,并在经过净化的状态下被泵送回鱼槽。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在于它装有从鱼槽中捞取鱼的网栅,以及澄清槽具有特别有利的设计形状以解决鱼池的杂质或残剩料问题。
本发明的工艺方法的特征尤其在于养鱼水的有效循环,它的硝化作用以及方法简单,其中输送大气中氧的软管,在鱼槽操作期间保持清洁。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茨·曼海姆公司,未经梅茨·曼海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