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两同轴管子的改进接头无效
申请号: | 87104323.8 | 申请日: | 198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120B | 公开(公告)日: | 1990-10-24 |
发明(设计)人: | 埃拉尔多·拉法利;阿尔伯托·安塞尔米;罗伯托·布鲁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南普罗吉蒂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9/00 | 分类号: | F16L39/00;F16L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宪模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同轴 管子 改进 接头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新式接头的。它可有效而迅速地连接两同轴的管子的端部,既使它们具有较小的直径。因此,它特别适用于铺设具有10英寸或更小的内径的隔热的双层管道。
本发明基本上是对1985年5月16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85103745号)的改进。
在上述专利申请中,隔热管道的结构已经公开,该管道是靠相互对焊预制管段构成的,每一管段是由两个端部靠具有大致呈水平“Y”叉形纵向母线截面的圆筒形接头连在一起的同轴的管子组成,其中,外环焊接到具有较大直径的管子上,它通过锥形截头中间环和焊接到同一管子的内管端部的内圆筒环径向相连。
该方法不仅使传统管道的不同管段的现场焊接时间保持在相同的许可的范围内,还使管道不产生突变区并能满足较高隔热性的要求。实际上,这种专用的“Y”型接头在相邻的对焊好的管段之间构成一处于管道外部的凹部,将相同的管段焊好后,容易将隔热材料放入该凹部,在整个管道上形成连续、完好的热绝缘。
然而,就“Y”型接头的外环和内环分别与管段的大直径管子和内管对焊的方法来说,显然,该方法只有在能焊接内管时才能采用,即内管直径大到允许焊接和连接设备进入时才行。
由此可知,在隔热管道由两同轴的小直径管子,其中内管直径为10英寸或小于10英寸的情况下,该“Y”型接头不能使用,因为将管道和小直径管子焊接到“Y”型接头的内环上的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繁重。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上述申请中该接头的一切优点就都丧失了。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要避免上述缺陷产生,因而,它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圆筒形接头,它具有大致呈“Y”叉型的水平纵向母线截面,可以简单而迅速地连接隔热管道的两同轴管子的端部,既使具有很小的内径。
该目的是通过采用利用螺纹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部件构成的接头来实现的。
尤其是,连接两同轴的管子的端部的圆筒型接头具有大致呈““Y”叉形的水平纵向母线截面,其特征在于该接头由两个靠螺纹连在一起的不同的部件构成。一部件由与同轴的管子内管端部对焊的第一内圆筒环构成,该第一内环的外表面上有螺纹,适于与接头的第二部件的第二圆筒环的内表面上的配合螺纹拧合,该第二环通过中间截头锥形环与接头的第二部件的第三外圆筒环连接,第三环必须与上述两同轴的管子的外管对焊。
这样,在两连接接头的第一部件对焊到两同轴的管子的内管端部并将外管套到内管上再将接头的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用螺纹拧紧后,接头的外环就很容易对焊到两同轴的管子的外管的相应端部。
此外,这种螺纹连接还有另外的优点,即管子在装配阶段可以通过简单地拧紧来施加预应力,因为在管子两端的螺纹是相反的,所以,有可能减小使用过程中的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改形,由对焊到两同轴的管子的内管端部且其外表面上设有螺纹的第一内圆筒环构成的接头部件被取消了,它的功能由内管端部来完成,即,在其端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接头第二部件拧合的螺纹。
本发明通过参考附图可获得更清楚的理解,附图表明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给出的仅用作本发明目的的例子并不限制该目的,可以采用的技术和结构上的变化总是属于本发明范围之内的。
在附图中,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接头并由管段构成的管道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切的管子的放大的剖面立体局部视图;
图3为图2中接头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接头的一种改形构成的管道的部分剖切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接头的局部纵向截面图。
参看附图,其中1i代表预制管段,管段必须由焊缝13互相对头连接,以构成隔热管道,在图1中只能着到3段,即11、12和1i。
每一管段1i由两同轴的管子2i和3i构成,其内管2i具有构成的管道的直径。同轴管子2i和3i在其两端由两相同的圆筒形接头4i相互连接,接头通过焊缝5i和6i与管子对头连接。
该专用接头4i具有大致呈“Y”叉形的水平纵向母线截面,它由两件能用螺纹相互拧合的部件组成(见图2和图3),其中的一件由内圆筒环7i构成,它通过焊缝5i对头连接在管段1i的内管2i的端部。
该环7i的外表面上具有螺纹81(见图3);适于与构成接头4i的另一件上的配合螺纹91拧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南普罗吉蒂公司,未经斯南普罗吉蒂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3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确定涡轮部件已消耗寿命的方法
- 下一篇:差流可调梭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