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抗原生动物寄生虫疫苗无效
申请号: | 87104399 | 申请日: | 198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4399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阿兰·肖;耶夫斯·汉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林魏克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00 | 分类号: | C12N15/00;C12P21/00;A61K39/0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李瑛,顾柏棣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原 生动 寄生虫 疫苗 | ||
本发明与抗原生动物寄生虫感染的疫苗有关,这种疫苗以免疫原(该免疫原缺少致病寄生虫固有表面抗原的重复的抗原决定部位)为显著特征。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的有免疫原(缺少各种寄生虫表面抗原的重复的抗原决定位置),生产免疫原的方法,使用免疫原的方法,以及含有免疫原的组合物引起哺乳动物对原生动物寄生虫感染的免疫与治疗。
典型的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它无细胞壁,以吞噬获得食物。按照其游动机制,可以把原生动物分类。以变形运动的原生动物叫肉足虫类,以鞭毛运动为特征的叫鞭毛虫类,以纤毛运动的称纤毛虫类,第四类属孢子虫类它无运动器,而是以它们的复分裂,即一个单细胞分裂成许多小细胞-孢子为特征。
孢子虫纲是原生动物的一大类,所有的孢子虫都是专性寄生的。它们产生一种结构称作子孢子,子孢子类似于细菌或真菌的休眠芽孢。子孢子参与寄生虫的转移而到新寄主体内。巴倍虫(Babesia)是孢子虫纲动物,它是在高等动物红血球中被发现的,传播媒介是蜱。到目前为止,孢子虫纲最重要的组成成员是虐原虫(虐疾寄生虫)。
虐疾是世界上很多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第三属热带病研究及训练专题年报告3rd Annual Report on the special program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 Tripical Diseases,WHO.Geneva(1979)]。世界上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虐疾感染的危胁。有人估计,每年约有1亿5千万人感染虐疾。在非洲,仅死亡约有1百万(主要是儿童)[J.A.Deans and S.Cohen,“虐疾免疫学”“Immunology of malaria”Ann,Rev,Microbiol.,37,pp.
25-49(1963);A.Noguer et.al.,WHO Chron.,32,pp.9-17(1978)]。因此,疟疾构成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在大范围内,引起脊椎动物疟疾的疟原虫,已经记载的有100种以上。这些疟原虫显示了很狭窄的寄主特异性。例如,感染人的仅有四种: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vivax),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ovale),在每一种疟原虫内还有很高的抗原异源性[E.g.,R.L.Coppel et al.,特殊分离的恶性疟原虫的S-抗原含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Isolate-Specific S-antige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Contains A repeated Sequence of Eleven Amino Acids,”Nature,306,pp751-55(1983);R.F.Anders et al.,”若干分离的恶性疟原虫合成的S-抗原的鉴定,“Characterization of an S-antigen synthesized by several Isolate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Proc.Natl acad.sci.USA.80pp.6652-56(1983)]
普遍的消灭疟疾受到许多实际困难的困扰。由于蚊虫对杀虫药剂抗性的增加和出现许多品系的疟原虫,对普遍使用的化学治疗剂,包括4-氨基喹啉,如氯喹产生抗性,使这些实际问题混杂在一起。
此外,制备疟疾疫苗也受若干困难所困扰。如从生长在培养基中的疟原虫中制备抗原化合物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在需要大规模的有用疫苗时。而且,由于特异的免疫过程作用,疟原虫生活史中存在很多潜在的靶子。例如,保护性免疫可以抵抗两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疟原虫-子孢子和无性繁殖的血液阶段疟原虫[G.V.Brown.et al.,“提纯的人免疫球蛋白靶抗原在体外实验中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Target Antigen of purified Human Immunolobulins which inhibit Groth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 vitro”Nature,297,pp.591-93(198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林魏克股份公司,未经柏林魏克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