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纤维、织物及薄膜表面冷等离子体连续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7104425 | 申请日: | 198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4425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魏月贞;张志谦;张秀斌;陶晓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0/00 | 分类号: | D06M10/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织物 薄膜 表面 等离子体 连续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是关于纤维、织物及薄膜表面冷等离子体连续处理的新工艺,用来改善它们的表面性能。
众所周知:纤维在增强树脂基体前一定要进行表面处理,从而使纤维表面具有较好的浸润性和粘结性来获得较高的层间剪切强度,保证较佳的复合效果,用于包装等行业的薄膜也存在需表面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随着航天、航空及交通运输业,医疗和体育用品对特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石墨纤维和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迫切需要,使得表面处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种纤维具有非常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但由于他们的表面惰性大,浸润性和粘结性都很差,这使得特种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很低,性能分散性也大,影响了特种纤维优异力学性能在复合材料中的发挥,也就限制了这种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又可工业化的表面处理方法来改善纤维的表面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成为一个影响这种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的关键性问题。
常规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气相氧化法、液相氧化法、表面涂层法、表面化学气相沉积法、表面接技法、表面电沉积法等。但这方法分别存在有处理效果差、处理效率低、工艺复杂、操作复杂、环境污染、费用昂贵及难以工业化等缺点。而冷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法和这些方法相比则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1、由于是气相与固相反应,避免了液体试剂的使用,经济、安全、无公害,没有三废处理的问题。
2、表面处理一步完成,操作简单。而且处理仅影响表面性能,对本体几乎不发生作用,因此,等离子体处理时对本体性能几乎不发生影响。
3、处理时间短、效果好,适应面广泛且易于工业化。
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现有的有关技术都无法达到工业化连续生产的要求。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可工业化的纤维、织物、薄膜表面冷等离子体连继处理新工艺。
本发明是对纤维束、纤维带、薄膜进行连续表面处理的新技术工艺。以纤维、织物的处理为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括束丝分离器,真空密封系统,真空计,充排气系统和等离子发生器。其详细结构设计已和本发明同时申请专利。送丝系统将多束纤维(纤维束数不限)同时连续地通过束丝分离器进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收丝系统和送丝系统相配合,将处理好的纤维连续收起,根据需要还可在收丝系统前加一浸胶系统。束丝分离器可保证多束纤维同时地、平行地、不重迭地进入处理装置。真空密封系统和充排气系统保证在指定真空度和气氛下产生冷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振动频率为13.56MHZ,为电容耦合式,功率为30~3000W。系统真空度为1-10-2Torr,处理气氛即可是惰性气体(He、Ar、N2等)也可为活性气体(O2、CO2、NH3空气等)。处理时间可为1S~30min。
在冷等离子体中含有丰富的反应活性物质。如紫外线、自由基、活化了分子和原子、离子、电子等。当它们和被处理固体表面作用时,可在其表面发生氧化、交联、大分子断链等反应。其中交联反应可消除其表面的薄弱层,大分子断链可增加表面形成界面时的界面扩散能力,而氧化通过增加了表面极性基团可达到增加界面作用力的效果。这些都利于表面浸润性和表面粘结能力的改善。这可使得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大为提高。具体的处理效果除和被处理物的性质有关外还和处理时间、等离子体气氛、功率及真空度有关。
在实施例1、2中所用树脂基体配方均为环氧618∶BF3∶乙胺∶丙酮=33.30克∶1,000克∶27毫升。固化条件为:
室温T↑ 100℃ T↑ 150℃ T↑ 180℃
0.5hr 20kg/cm240kg/cm240kg/cm240kg/cm2
1mr 2hr
实施例1:纤维为吉林碳素厂生产的碳纤维。抗拉强度为2.2×104kg/cm2,比重为1.73g/cm3,含碳量>90%。纤维束支数为3000,将20束石墨纤维同时连续进行冷等离子表面处理,制成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结果见表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