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废玻璃烧制仿花岗石装饰板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7104465 申请日: 1987-06-24
公开(公告)号: CN87104465A 公开(公告)日: 1988-05-25
发明(设计)人: 唐路平;滕长生;王可;张联刚;秦力川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主分类号: C03C27/06 分类号: C03C27/06;B32B17/06
代理公司: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邬宏仁
地址: 四川省重***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玻璃 烧制 花岗石 装饰
【说明书】:

本发明的名称为“用废玻璃烧制仿花岗石装饰板”,属硅酸盐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根据最近的国际联机检索资料,得知目前国内外均无此类型的装饰板材的专利;在1986年7月福建省建材科研所和福建省建材科技情报中心站编的《人造大理石实用技术资料汇编》中,无一篇文章与本发明的内容相似;《建材工业信息》于1985年第11期第7页曾登载有一篇“玻璃饰面板材料”的消息,但其材料的结构、外观和加工过程均与本发明不同。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废玻璃经一定的加工后,烧制成具有花岗石般花纹和性质的板材,作为建筑室外或室内的经济、美观的装饰材料,称为玻璃花岗石装饰板。

用废玻璃烧制仿花岗石装饰板的结构及工艺:

1.板材的结构。采用复合结构,即板材由两层构成(即表面层和基底层)。

(1)表面层厚为3~6毫米,为玻璃质,表面光亮具有花岗石般的光亮及性质。

(2)基底层厚为6~10毫米,为多孔状、能吸水且与水泥浆的粘结性能良好。

(3)板材的外观尺寸:①板材的平面尺寸为100×200mm2、200×200mm2及300×300mm2

②板材的厚度为8~15mm,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而定。

2.板材的加工工艺

(1)原材料加工:将普通废玻璃(板玻璃、瓶玻璃等)及各种彩色废玻璃,分别用鄂式破碎机和球磨机进行粉碎磨细,达到所要求的各种粒径。

(2)配料及拌匀:

a    表面层的配料:根据所要求的板材的色泽和花纹,确定各种彩色玻璃的颗粒的比例。

整个表面层的颗粒级配为:

<0.2mm普通废玻璃粉或彩色废玻璃粉32~36%;

0.2~1.0mm彩色废玻璃颗粒30~34%;

1.0~5.0mm彩色废玻璃颗粒28~32%;

对于1公斤拌合好的粒料,需加入7~10%的糊精溶液80~100ml拌匀;

b    基底层的配料:

<0.2mm普通废玻璃粉50~70%

细河砂    30~50%

对于1公斤干料,需加入7~10%的糊精溶液100~200ml拌匀。

(3)压制成型:将表面层物料均匀撒布在钢模底层,再在上面均匀撒布基底层物料,采用180~250kgf/cm2的压力压制成型,并用真空吸盘将坯料取出,将它放在表面撒有耐火粉的钢板(或铸铁板)上,使表面层向下。

(4)低温烧结:将坯料缓慢加热至500℃左右,进行第一次恒温,使糊精等烧掉,再加热至700~760℃进行第二次恒温,使坯体烧结致密,然后急速冷却至540℃退火,再缓冷至常温。

(5)表面磨光:用普通石材磨光机对表面层进行粗磨、细磨和抛光,即可得到满意的板材成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从建筑物的室外装饰材料这个角度来看,目前采用较多的有玻璃马赛克、釉面砖、天然大理石和花岗石以及用有机树脂合成的人造大理石或花岗石板等。其中,玻璃马赛克虽价格低廉,但毕竟不够“富丽堂皇”且与水泥浆的粘结性较差,脱粒严重;釉面砖在酸雨、酸雾的作用下,易产生龟裂纹,且易脱落;天然大理石板的表面硬度低,且在酸雨、酸雾的作用下,将会很快失去光泽;用有机树脂合成的人造大理石或花岗石板均存在树脂老化变形、表面硬度低、易起层剥落等弱点;天然花岗石板虽各种性能优良,但价格昂贵。

本发明所制得的板材,在其表面花纹、光泽、硬度和耐酸碱性等方面的指标,均与天然花岗石板接近,且与水泥浆的粘结力则远超过天然花岗石板,在价格方面亦低于天然花岗石板。因此,本发明可向社会提供一种外表美观、粘结牢固、经久不变、价格适中的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

附图及图面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用废玻璃烧制仿花岗石装饰板,其加工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详细过程见“板材的加工工艺”。

实现本发明的最好方式详述如下(参照图1):

1.首先将普通废玻璃和彩色废玻璃(要求化学成份尽量与普通废玻璃接近),分别冲洗干净,并预破碎成鄂式破碎机所允许的进料粒径的大小,然后按颜色分类贮放待破碎。

2.用鄂式破碎机将预破碎了的普通废玻璃再破碎至球磨机允许的进料粒径以下,并用球磨机(研磨体用瓷球)将其粉磨至能通过0.2mm孔径的筛,然后贮存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未经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