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船舶无效
申请号: | 87105375 | 申请日: | 198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5375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钢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H5/06 | 分类号: | B63H5/06;B63B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张祖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体形状,更具体地说,是关于船体尾部的结构。
众所周知,一般单螺旋桨船,不论是否对称于船体中心线,其螺旋桨轴都是安装在船体中心线上的。在这种对称型船的船尾之下产生的水流,关于螺旋桨轴对称地自上而下,自外向内地流入螺旋桨叶面,从而在船体纵轴周围形成垂直的涡流。对于不对称型船体,流入螺旋桨叶面的水流将是不对称的,这时,船在航行中所产生的尾流分布是复杂的。
为了提高装载能力,具有高方型系数和大宽度的大型船只的数量一直在增加。由于这种高的方型系数和大的宽度,因前述尾流而在螺旋桨盘面上产生的围绕船体纵轴的垂直涡流增加了。这些垂直的涡流在船体两侧成对产生,引起螺旋桨盘面上尾流不平衡,结果不仅推进效率降低,而且导致船体阻力增加。
对于这些大型船只的设计要求是在提高其装载能力的同时降低航行的燃料消耗率。为了满足上述两项要求,提高推进效率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要求。对于具有大装载能力的船只,产生会降低推进效率的垂直涡流一直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根据船只的类型而对流入其螺旋桨叶面的水流方向进行了设计。
例如,在日本专利审定公开号(KOKOKU)37315/72中所描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为:
(1)螺旋桨轴要装在船体中心线上,并且船尾端部边缘明显偏离船体中心线;
(2)船体中心线和穿过船尾端部边缘的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螺旋桨叶片旋转而形成的螺旋桨盘面的半径,螺旋桨盘面的位置在船体一侧,完全偏离船体中心线;
(3)所产生涡流的流向与螺旋桨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
然而,此方法具有下列缺点:
(a)穿过船尾端部边缘的直线和船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要求大于螺旋桨盘面的半径,这样船体中心线到船尾端部边缘的距离就必然大,其结果不仅是船只的造价变高,而且对船舵的操纵能力也有不良影响。
(b)船尾一侧的空间形状变得极为狭窄。这样发动机组件的安装空间受到严格限制,并且也将大大影响运输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推进效率的船。
按照本发明,一个单螺旋桨船包括:
一根安装在船体中心线上的螺旋桨轴;
关于船体中心线对称的上甲板;以及
在船体截面具有一对称轴的船尾,此对称轴偏离船体中心线。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结合附图在后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船体后部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螺旋桨盘面上流入水流的矢量图。
图3表示本发明中流入螺旋桨盘面的水流和螺旋桨旋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图4是关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中Ⅹ-Ⅹ线的一个剖视图。
图6表示了从螺旋桨轴到偏离船体中心线的船尾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与较之先有技术建造船只的相应推进功率比之间的关系。
下面参照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从船后侧看的一个船体的平面图,标号1表示将船体后部肋骨横截后所得到的轮廓线,螺旋桨轴3安装在船体中心线2上。螺旋桨叶片绕螺旋桨轴3顺时针旋转从而形成一个直径为“D”的螺旋桨盘面4。船尾的端部边缘偏离船体中心线配置,即船尾的船体截面的对称轴7偏离船体中心线的距离为“d”。
其次,参照图2对上述的位置配置解释如下。图2是从船体后侧看流入螺旋桨盘面4的水流横向速度的矢量图。一方面,入水流矢量(b)形成关于轴7的对称环流。另一方面,位于船体中心线2上的螺旋桨轴3形成绕船体中心线顺时针旋转的螺旋桨盘面4。
图3表示入水流方向和螺旋桨叶片旋转方向之间的关系。箭头5表示图2中由矢量(b)表示的入水流方向。箭头6表示螺旋桨的旋转方向。从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螺旋桨叶片在其整个盘面上接受如箭头5所示且与箭头6旋转方向相反的水流。箭头5和箭头6的方向完全相反。由此得到的在螺旋桨盘面上的反向入水流所产生的效应,就好像螺旋桨轴3的旋转速度加快了。于是,上述入水流方向和螺旋桨叶旋转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推进效率。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平面图。图5是沿图4中Ⅹ-Ⅹ线的剖视图。如图4和图5中所示,穿过船尾端部边缘且为船体剖面对称轴的轴7配置在偏离船体中心线的位置上,上甲板的轮廓线8关于船体中心线对称,这样使得此种船体的外观及其起居舒适性几乎和一般的船只一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钢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钢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无机填料的光聚合组合物
- 下一篇:两用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