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塑料软管细流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87105447 | 申请日: | 1987-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5447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工业技术开发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软管 细流 灌溉系统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农业和城市绿化的灌溉系统。
当前,在农业上普遍采用的沟、畦灌溉方法,这种传统的灌溉的方法灌水量可控范围小,精度低,无法实现合理灌溉,不仅用水量大,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同时,各种渠系占地面积较大,每年都投入一定机力、人力修挖渠道,耗能、耗力较多。近几年国内外推广的园形喷灌、平移式喷灌及滴灌技术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用水,但一次性投资过大,机械结构复杂,故障多,给推广带来了困难。
近几年发展的低压软管需水灌溉用软管代替了一些渠道,但其最终灌溉手段和效果与传统的沟、畦灌溉雷同,仍存在沟、畦灌溉的不足之处。
鉴于上述灌溉系统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灌溉系统缺陷的新灌溉系统。它能达到亩灌水量可控范围大,使作物得到适时、适量、合理的灌溉、既省水又增产,并且结构简单、易行、工作可靠的灌溉目的。
由以下的叙述的可看出本发明的这些目的。
图1 为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该系统的田间平面布局图
图3 为局部示意图
图4 为出水软管示意图
图5 为出水软管横截面示意图
图6 为溶解液肥混入器结构图
图7 为溶解液肥混入器横截面示意图
图8 为止水夹结构图
图9 为止水夹夹板横截面示意图
图10 为卡环示意图
图11 为变径三通快速接头结构图
图12 为左右连接套示意图
图13 为上连接套示意图
图14 为调水夹结构图
图15 为紧固楔的右视图
该系统由灌水部和输水部两部分组成,除水泵外,几乎全部为塑料制品。输水系统的主要装置为起过滤作用和能造成每平方厘米0.2-0.3公斤压力的小水塔及其 调压机构。灌水部由输水用塑料管和灌水用有孔软管及其接头、调止水夹所构成。
该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作最佳设计。在坡度小的平原地带如图1、图2所示:水泵1把井水或经过沉淀池沉淀、过滤的渠水(水中杂质其直径应小于0.6-0.8毫米)抽入直径为φ100-φ200毫米的硬塑料输水管2中,在输水管2上装有溶解液肥(农药)吸入器3,水泵抽出的水通过输水管2和溶解肥(农药)吸入器3后进入水塔5,在给水塔水的上水管6上,有一个用塑料膜制成的塑料膜管4,塑料膜管4上有个木制的调整水夹7组成的无阀门进水调节器。可通过调整水夹7控制给水塔的供水量。水从水塔顶部通过滤网过滤后流向下部连接的两条直径为φ86-φ100毫米塑料毛输水管8内,在水塔的压力的作用下,毛输水管8内的水均匀流向按作物行距铺设于田间的各条出水软管9,并由出水软管上密布小孔均匀地喷出,完成灌溉全过程。
为使地块各点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水箱内的水位必须调整在2-3米的水位上。即要保证0.2-0.3kg/cm2的压力。(此压力为喷灌所需压力的十分之一以下)此压力可通过无阀门调节器来保证。调整水夹7由两块木条用二个带蝶形的螺帽的螺杆连接,塑料膜管4夹在两块木条之间,拧紧或拧松碟形螺帽,便可改变塑料膜管4的管径,从而实现改变进水箱的水量,达到调整压力的目的。水箱下部设有沉淀螺塞10,用来排除水箱内的泥沙和积水。
图1中的毛输水管8与出水软管9是用变径三通快速接头11连接的。变径三通快速接头是由三通体23和左右二个连接套24,一个上连接套25组成。三通体23a、b两端呈锥形,并且有螺纹26、27。c端亦呈锥形,也带有螺纹28。将图1中的毛输水管8两端分别套在三通体a.b两端,然后利用a,b两端的外螺纹26、27与套24的内螺纹将其固定。同样的方法可将出水软管9固定在c端。
图1中的出水软管9是壁厚为0.05-0.20毫米,直径为φ20-φ25毫米的塑料管。如图4所示:其长度方向每间隔150-300毫米有一对直径为φ0.55-φ1.0毫米的出水孔15,出水孔中心线与地面夹角如图5所示为30°-75°,出水软管的长度随地块的长短而定,一般为100米-200米,两根出水管的距离依不同作物和作物行距而定。
在每根出水软管的首尾均装有止水夹14,中间装有调水夹13(图1所示)。尾部的止水夹一般不打开,仅在管内有较多泥沙时才打开放出泥沙。而首部的止水夹是在不灌水或灌水完后用来断水用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工业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未经石河子工业技术开发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